夏收竞争激烈 “麦客”忍痛降价只求有活可干
眼下正是一年麦子成熟的季节,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一大批的麦客开着他们的收割机由南向北,一路收获。就在6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河北邯郸考察麦收情况时就还特意登上了一辆麦客的收割机,李克强总理说,麦客们从南到北的劳作,即节约了劳力,又提高了效率,还给自己增加了收入,很了不起。的确,正是这些麦客的辛勤劳动,使粮食得以颗粒归仓,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不远千里、走南闯北、风餐露宿的工作生活状态究竟如何。
麦客夫妻李伟和孙爱清,每年的这几个月,他们都由南向北替人割麦子。这一天,夫妻俩来到了正阳县袁寨乡,辛苦一天割了60多亩麦子,却有6、7亩都收不到钱,一些村民还要管他们要钱,他们到底碰到了什么麻烦?南征北战的生活又饱受着怎样的苦楚?《经济半小时》走近这对麦客夫妻的生活,共同感受他们的心酸苦辣。
一、割麦遇到霸王户不付工钱反要好处费
汝南县老君庙镇,是全国闻名的农机服务产业专业化镇。仅仅一个镇,就有各类大型农用收割机6000多台,麦客15000多人,每年从南到北搞麦收,是这里村民们**主要的谋生方式。
六月的老君庙镇,到处都显得冷冷清清,镇长宋应选告诉我们,每年的这几个月,村民们几乎都在外打拼。这里的村民从每年的4月底就开始参加机收会战,到11月底才回来,村民劳作的身影更是遍布大江南北,南到海南,北到黑龙江、内蒙,西到四川,北到江苏,全镇每年仅农机收入就超过6个亿,在全国范围都算得上是一个特色。
晚上8点半,记者在老君庙镇遇到了回老家检修机器的麦客李伟夫妇。李伟告诉我们,他们在外面跑了21天了。5月初,随着小麦成熟期的到来,李伟夫妇就赶到了湖北,打响了今年麦收的第一枪。眼下,正是自己老家河南小麦丰收的季节,刚好收割机的履带断了,他们便赶了回来。
晚上十点,收割机终于修好了,夫妻俩回到了镇上的家,李伟还得和同伴商量第二天的行程。这是夫妻俩一个月以来第一次回家,他们希望晚上能睡个好觉,第二天能够精力充沛,多割些地、多挣点钱。
次日早上五点,李伟和妻子就起床了。李伟夫妇告诉记者,昨晚是他们20多天来睡得**好的一晚。尽管夫妻俩仍然十分的疲惫,但二人还是一大早就起来了,赶在出门前把这段时间换下来的脏衣服清洗了一下,来不及等衣服晾干,孙爱清就把衣服装起来出发了。
当天的雾很大,李伟不敢开得太快。三个小时后,他们才到达正阳县袁寨乡,超出了原计划的两个小时。刚一进村,一个村里的年轻人就特别热情的招呼着他们。李伟答应给这位年轻人算便宜些,给别人算60一亩,给他按50一亩来收。
由于路上耽搁了些时间,李伟显得有些着急。就在他下地收麦的时候,孙爱清开始用卫星测量仪丈量麦地的面积。孙爱清量出的土地面积是七亩四分,而这家农户自报的土地面积是七亩,但农户软磨硬泡,希望孙爱清能把四分地的钱抹掉。**后,还是孙爱清做出了让步,给这家农户按7亩来算。
拿到收来的钱,孙爱清每一张都检查得很仔细。她说,以前时常会收到假钱,这样一天的辛苦就打了水漂。
过了一会儿,刚才张罗他们进村干活的年轻人小张又走了过来,和孙爱清攀谈起来。一番谈话之后,孙爱清才明白,原来,他们的同伴昨天把小张家的二十亩地割了,没收钱,算是作为小张介绍他们进村干活的好处。小张的话听起来有些绕,一会儿表示“咱不能提钱”、“没有找你要”,但转头又说“你高兴给两个,你不高兴你说你没挣钱,我也不会说”。孙爱清听来听去,小张的意思似乎还想从中再收取一些好处费,她犹豫了一番没敢答应。
下午两点多,正在他们干得精疲力尽时,小张家送来了些午饭,这让夫妻俩很是感动。孙伟夫妇平时的午饭就是泡面和水,因此这样的午饭显得格外奢侈。记者注意到孙伟的脖子和耳朵都没有洗干净,但夫妇二人并不那么在意,“洗了也没有”,“等下还是一样”,把嘴巴和手洗干净就行了。
因为天气太热,李伟只吃了两小碗面条,就急忙起来干活。记者询问二人为何不休息片刻再干,夫妻俩显然颇为心急,李伟告诉记者,这会是收小麦**佳时候,不能再等了。
下午,小张又带着李伟夫妻俩转战到村西头的大片麦地里干活。在量地的时候,村里的农户又和孙爱清发生了分歧。农户称自己的地是二亩三分地,但孙爱清量出的却是二亩九分地。
农户们辛苦了一年,精打细算,但像孙爱清这样的麦客干的也是辛苦活,也想为自己多争取一些利益。**后,这场分歧还是以孙爱清少收20元钱收场。
这块地的旁边还有一块三亩多的麦地,是小张亲戚家的。夫妻俩正想一鼓作气地干完,但是一个更大的麻烦来了。这家人竟然不愿意付给李伟夫妇工钱,原因是俩人吃了他们的饭。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吃了一顿面条,居然要花200元钱,顶着大太阳跑了大半天的孙爱清觉得很无奈,也觉得很委屈,独自在一边默默地流着眼泪,看着还在埋头苦干、尚不知情的丈夫,她心里说不出的难受。加上昨天白割的十几亩地,夫妻二人辛辛苦苦给人家割了20多亩地,到头来却没拿到一分钱,尽管万般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
晚上十点,李伟和同伴们陆续收工。这一天,夫妻俩一共割了不到70亩地,总共收入2800元钱。其中有将近6、7亩是小张亲戚家的地,**后都没给钱。
小张亲戚显得理直气壮,坚决说自己收麦不掏钱。孙爱清试着跟他理论,因为之前电话联系的时候只说可以给优惠,没有说不给钱的。但一番争论下来,小张亲戚仍然无动于衷,孙爱清很生气,割了6亩地应该收入300元,孙爱清只当自己吃了一碗300块钱的面条,“你不讲理,我也不要了”。
李伟夫妇说,这样讨价还价、蛮横无礼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但是现在生意不好做,他们又是在异乡干活,很多时候能忍就忍了。此刻也来不及伤心,简单洗漱、换洗衣服之后,李伟还得联系明天干活的地点。
李伟给山东菏泽打了电话,询问对方的麦子是否已经割了,还让对方帮自己联系是否有别家的麦子没有割。但菏泽的麦子已经割了三天了,本来想着能去这里,没想到还是慢了一步。而山东德州的麦子,也还要一个礼拜的时间才能收割。
李伟拿出地图,盘算着明天到底该去哪儿。孙爱清在一边感叹着这两年生意越来越不好干,还不如前两年呢,那时候的车少。
大多数走南闯北的麦客都会雇工轮流干,可李伟夫妻俩一年净收入7、8万,怎么都舍不得雇人,白天李伟一个人干活,晚上赶路也是靠他一个人开车。而雇一个人一年要付6万5,夫妻二人无力承担。
可就在夫妻俩感叹钱不好挣时,小张和亲戚们还在盘算着从他们这里再多要一点提成。小张招呼夫妻俩先吃点饭再走,但二人心有余悸,看着对方做好的晚饭,李伟夫妇担心还是一场鸿门宴,不敢再吃,拒绝后准备开车赶往山东。看到这样,农户们开始拦着车,不让他们走。
农户们向二人提出一亩地拿十块钱的提成,这让夫妻二人感到十分生气,本来就给他们白割了地,现在还管自己要钱,还拦着车不让走,孙爱清气得直呼要“上政府掰掰”。双方随后争吵起来,小张的亲戚跑到**前面的车面前,拦着不让走,坚持要400块钱的生活费。
一直僵持了一个小时,李伟夫妻俩为了息事宁人,**终还是每辆车掏了100块钱。拿到了300块钱,小张的这几位亲戚,才终于放他们离开。
深夜12点,李伟夫妻俩和同伴们还没有吃晚饭,他们一路开到正阳县城,找了个地方吃饭,刚才发生的事情让每个人心里都很难受。
李伟说,这样的事情他碰到的多了,迫不得已。这帮人欺行霸市,把整个村子的地全占了,只有他自己带的车能够来收割,其他的车一律赶走,然后抬高价格。碰到这样的事,李伟很是无奈,没有一点办法,因为也没有时间跟他们耗。这顿晚饭,孙爱清什么也没吃,一天的疲惫和生气,让她什么都吃不下去。
今晚,他们睡觉的地方就是路边大楼的走廊下面。在外面干活,为了看车,也为了省钱,他们通常都是睡在马路边上。不下雨的时候还好些,一下雨就让他们措手不及。夜色已深,夫妻二人和衣睡下,而等待他们的又将是辛苦的一日。
二、夏收战场竞争激烈忍痛降价只求有活可干
麦客们干的都是“抢时间的活”,必须跟随着丰收的脚步,马不停蹄地一个地方接着一个地方的连续作业。因此,他们过着一种游民式的生活,为了省钱,同时也为了收割机安全,他们并不会进旅馆住宿,加油站或公路边通常就是他们的栖身地。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吃苦受累都不怕,**怕的是,没有活儿干,赚不到钱。
次日早上五点,匆匆在加油站旁边洗漱完毕,李伟夫妇打算继续往北走,寻找干活的地方。李伟告诉记者,到了一个地方就是下乡转,谁看见了就干。
收麦子的时候,机器走过的地方都会扬起很大的灰尘,没有什么防护措施,李伟的脸上、鼻孔、耳朵里全都是黑的。李伟说,干一天活之后,吐的痰都是黑色的,眼睛也会充血。而当记者问起李伟他们每天吸入那么多粉尘怎么应对的时候,李伟的回答令人揪心,他们从没想过这个问题。
干活的时候,李伟都需要在收割机上面站着操作,这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一个月下来,让他感到十分疲惫,虽然下雨会耽误干活,但他心里还是希望能下场雨,这样就有理由歇一歇了。李伟告诉记者,昨晚1点钟才睡下,结果4点钟又开始抽筋,抽了三次。
李伟夫妻俩今年都是47岁,儿子在外面做生意赔了钱,女儿在外面上大学,每年也需要很大的花费,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几乎都压在了夫妻俩的身上,他们没办法停下来。儿子那边还有孙女和儿媳妇要照料,女儿才上大二,一年的生活费和学费也要三万多。
李伟做麦客已经有8年的时间了,每年从南到北有6个月的时间在外面,前几年一年的净收入7、8万元钱。但是现在生意却越来越不好做。生意好的话一天能挣3000块钱,其中800块钱加油,再去掉1000块钱费用,也就没剩下什么了。而且现在车子多了,价格上不去,收入自然也就少了,以前是100块钱收一块,现在60块钱也要干。车多的后果还导致他们在加油站几乎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
不光是车子多了,竞争还来自于收割机的型号上,记者在采访中见到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是来自山东淄博麦客的。父亲王春法带着女儿、女婿一家三口在外做这行也已经很多年了。王春法告诉记者,没想到今年的生意比较好,但自己也已经割了两天一夜没有睡觉,十分疲惫。
今天李伟干活的地方,王春法的大型联合收割机也开到了这里。竞争中,李伟的小型收割机明显败下阵来。
因为大型收割机收的比较快,秸秆粉碎的也比较好,很多村民都是排着队等着大型收割机来收。更为关键的是,大型联合收割机的要价才每亩地50元。为了能兼收水稻,李伟买了这样的小型收割机,成本比大型联合收割机更贵,也更费油。
为了能抢到生意,李伟也只能随行就市。无奈之下,今天,李伟收麦子的价钱又比头天低了10元钱。李伟告诉记者,收割的价钱都是老百姓定的,他们愿意出什么价钱就是多少,而非麦客们能说了算的。在大型收割机的面前,李伟只能收小块的地,这也让李伟他们感到颇为无助。
三、异乡闯荡孤独无助夫妻二人相互扶持
除了身体的劳累,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来自同行的竞争压力也在这场夏收的战场上无处不在。但是说起自己在外面走南闯北做麦客的生活,李伟**在意的还是身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助。李伟说,在外面的时候没人帮自己说话,他们都欺负外乡人,有时甚至故意刁难。
又是一天过去了,李伟夫妻俩一整天都没有吃饭,李伟还是每天干完活打电话联系着第二天干活的地方。八年来,李伟和孙爱清相互扶持,用自己的双手勤劳努力的工作着,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越过越好,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有尊严的活着。记者在麦地里看到这样一幕,妻子孙爱清细心地用车上的小水箱帮李伟冲凉,一边帮他擦身,一边嘱咐他要省些水。
竞争很激烈,明天该去哪里,他们还不知道。身体很疲惫,还能再做多久的麦客,他们也不知道。但为了生存,李伟和孙爱清一直在忙碌着、隐忍着、坚持着,他们希望明天会更好。
半小时观察:李伟夫妇也许并不是麦客中的**典型,但他们的工作生活,却是每一个麦客的生动写照。既要承受高强度的劳动,又要忍耐脏兮兮的工作环境,吃不好睡不好。一年的收入,还要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有时还要在陌生的环境与各色人等展开周旋。现在柴油涨价、竞争加剧,更加大了他们赚钱的难度。一年之计在于春。对麦客们来说,“春”就是抢收,就是时间。我们也希望当地农机部门能够为这个群体充当指导和靠山的角色,让他们在与时间的赛跑中,多收获一些惊喜,少承受一点失意。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