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基本实现农机化需要新型职业农机手
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江苏省向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迈进的重要阶段,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农机手队伍。本文将就如何打造新型职业农机手谈几点看法。
农机化发展离不开职业农机手
农业机械化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农业机械化水平越高,对物质装备、科技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就越高。职业农机手是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加快培育职业农机手对加快农机装备技术应用、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要求看,加快培育职业农机手迫在眉睫。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的知识化、职业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被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带动下,江苏省农机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截至2012年,江苏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215万千瓦,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保有量分别达到11万台、11.59万台、9.89万台。大批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集成配套的高、新、特农业机械得到普及应用,而操作这些高科技、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必然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机手。
目前,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年龄老化、知识结构陈旧,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弱、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一线技术能手尤为缺乏,成为影响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加快培育职业农机手,使其成为高性能农业机械的使用者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成为农机化发展的促进者,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从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的要求看,加快培育职业农机手已刻不容缓。农机安全生产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机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大都活跃在农业农村生产一线,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为农业增收、农村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当前农机化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据调查,从已发生的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和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纠纷中,由于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技能水平较低而造成的事故、纠纷占很大比例。2012年,江苏省道路外发生的农机事故,因无证驾驶和操作失误造成的事故比例分别占53.3%和39.6%。如果职业农机手接受过系统的技术和技能培训,能够具备较强的安全生产观念、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就能更好地保障农机作业质量,提升农机使用效益,减少机具使用故障,降低农机安全生产事故率。
另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青壮年劳动力紧缺日益成为突出矛盾。目前,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接近170万人,而农机手的平均年龄达54.3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5%以上,妇女和老人被推到农机生产服务一线,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和农村老龄化问题愈演愈烈。笔者在调研时也曾遇到一些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但多是由于怕父母过于劳累,临时回老家帮忙的。“谁来种田”“怎样种田”“怎样种好田”的问题越来越严峻、越来越紧迫。
显而易见,今后必须依靠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农业农机大户来种田,必须要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各类科技手段来种田,必须依靠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种好田,因此,要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项目引导、表彰激励等多种形式,加快培育一批职业农机手,缓解农机作业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矛盾,促进农机化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培育职业农机手的条件逐步具备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江苏省逐步具备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机手的环境、政策、体系等条件,今后一段时期将迎来培育职业农机手的重要机遇期。
培育职业农机手的政策环境日趋成熟。首先,在江苏省,职业农机手的培育问题已逐步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获证奖补”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层农机人员培训等项目的大力实施,为培育职业农机手提供了资金支持。其次,江苏省土地流转扶持政策日益完善。职业农机手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为生,需要以一定规模的土地为基础,通过规模化作业取得收入。完善的土地流转政策有利于土地适度集中和利用,有利于职业农机手队伍的形成和发展。第三,尊重农机手的氛围逐步形成。社会赋予职业农机手的社会责任不断提高,职业农机手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并逐步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尊重,有利于培养职业农机手队伍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培育职业农机手的社会基础日渐形成。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兴起,大批农机能人涌现,一部分人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投入,逐步发展成为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农机服务经纪人,还有一部分人随着农机服务产业链条的延伸、服务规模的扩大,逐步发展成为驾驶员、操作工、维修工等技能服务型人才。**近,江苏省连续举办了四期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累计培训400余人,其中达到中级工水平的有297人,达到高级工水平的有108人,平均年龄45.3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3%。这些理事长均具有一定的文化技术素养、较高的职业技能、较好的经营能力,是农机化服务的核心力量,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这些农机能人将是职业农机手的基础骨干力量。
在工作体系方面,江苏省已建立了1个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4个省级农机人才培训基地、13个省重点农机人才培训示范基地、80个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立了1个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总站、13个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健全的培训鉴定工作体系为培育职业农机手提供了组织保障。师资队伍方面,江苏省培育了一批由400多名老师、300多名考评人员、100多名质量督导员以及20多名技术专家组成的培训鉴定队伍,为职业农机手的培育提供了人员保障。培训能力方面,近年来江苏省财政每年安排100多万元用于加强农机手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农机行业已开发出10多个职业标准、10多本培训教材以及多个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组织开发和应用了《拖拉机运用与维修》等8部教学课件和四缸柴油机、轮拖底盘等4个教学模型,有效增强了全省农机职业技能培训能力。
扎实做好职业农机手培育工作
江苏省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做很多方面的探索,其中,培育职业农机手是一项基础工作。江苏省按照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总体要求,要求各地从农机化发展全局出发,结合本地区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实现职业农机手培育工作突破。
着力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职业农机手培育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并列入农机化目标考核内容;抓紧制定职业农机手培育的长远规划和阶段性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并落实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建立由各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开展督查和考核,保证职业农机手培育工作顺利推进。进行一次全面的职业农机手情况的摸底调查,为今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着力加强政策扶持。大力培育职业农机手,需要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首先要构建教育培训制度,在教育培训机制、教育培训方式、教育培训内容、教材建设、师资遴选等方面系统设计,形成技术、师资、条件和能力相配套的职业农机手教育培训格局。其次要加强职业农机手的资格认定和动态管理工作,保证资格认定管理的权威性和连续性。**后要制定扶持政策:一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鼓励成片土地向农机合作组织、职业农机手流转;二是生产扶持,在加大惠农政策力度的基础上,将新增的农机补贴向职业农机手倾斜;三是信贷扶持,增加农村信贷投入,建立担保基金,实行财政贴息,解决职业农机手扩大规模的融资困难;四是农机保险,给予职业农机手农机政策性保险优惠,扩大保险覆盖面。另外,项目建设、技术服务、社会保障等政策,也要优先向职业农机手予以倾斜。
着力增加资金投入。职业农机手是农机技能人才中的佼佼者,既要具有一定的农业机械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也要能够熟悉驾驶操作和维护保养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主要农业机械,还要具备一定的经营服务和管理协调能力,是一种复合型技能人才。培育一支职业农机手队伍,必然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需要通过长期反复的教育培训。这必然需要建立稳定增长的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开支,保障适应培训需要的教材、课件等基础技术的开发和更新,保障全省职业农机手培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着力发挥资源作用。目前来看,职业农机手培育的重点是农村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机服务经纪人以及农机作业、维修能手等。要充分发挥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农机高等院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农机中高职院校,以及一大批知名农机生产流通企业和有关的农机科研院所在培训设施、师资队伍、科研力量、理论研究等方面拥有的资源优势,通过成立农机教育培训协会,加强企社、校社、社社联合,制定职业农机手教育培训计划等方式,为我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职业农机手。
着力强化宣传引导。职业农机手队伍的培育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来支撑。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向行业和社会宣传国家培育职业农机手的主要政策、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宣传各地培育职业农机手的做法、经验和成效,宣传职业农机手队伍中的先进人物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引导激励广大农民通过参加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努力营造有利于职业农机手培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