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师傅”还能回来吗?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农机化正处于普及起步阶段。不少农家都陆续自购、联购了拖拉机、耕翻机等农机。他们农忙驾着农机种地务农,农闲开着拖拉机跑短途运输,发家致富。那时有一种职业特别受青睐,这就是农机修理业。而从事农机专业维修的师傅们则更是备受乡亲们敬重的“上上宾”!他们常常肩搭工具背囊进村,农家一个招呼,立马出现在田边机头,排故障,整机件,除毛病,使一台台趴窝“甩赖”的病机很快活力迸发,奔向田野。农家敬称他们是“招之即来、来之能修、绝技在身、手到病除”的农机“背包师傅”。
光阴荏苒,行业更新。在后来的岁月里,乡村里有着一技之长的师傅们先后“改弦更张”,凭着一手技艺另谋高就了:有的就近进了工厂,登上了稳定的岗位;有的背井离乡,爬山涉水谋新路,进城打工,拿起了季节性“高工资”……乡村里的“背包师傅”越来越少了,如今几乎难觅踪影了。
进出村里的“背包师傅”少了,让那些田间作业的农机手犯难了,他们常常因为发生一些机械故障,导致农机躺倒地里动弹不得。农机户老孙的“中拖”在田翻地时,油路、电路忽然发生了故障,加上传动系统的运转失调,横“躺”在庄稼地里几天,没能呼叫到一位“背包师傅”会诊修理,要么“远水救不了近火”,人家专门从县城下来一趟“不划算”,城里的师傅不愿来;要么就近的开价过高,钱少不肯来。
着急忙慌的老孙感叹:“多么期盼还能够有那些‘背包师傅’下乡进村来哦!”
企盼“背包师傅”进村来,这是农机手的呼唤,也是农家农事的需求,更是农机化发展中的服务诉求。
“背包师傅”越来越少,这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因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离不开农机自身的服务普及。农机发展的拥有数量之众、机械品类之多、作业内容之广,须臾不离机械实地应用的维护保修。而如此面广量大的现场维护抢修少不得“背包式”流动服务。农机部门及相关机械维修行业要积极投入人力、财力与技术,组织派员到乡村,服务到田间,维修到机头,普及不留空白。
“背包师傅”越来越少,这给乡村农机维修业带来利好。俗话说:“机遇总是在关闭一扇窗的同时,为人开启另一扇门”,乡村农机“背包师傅”少而不便现象的另一侧面,倒是给人们打开了致富的新道道:乡村“走读式”农机修理很有“钱途”,农机“背包师傅”的流动服务仍然光鲜而实惠。只要你服务好、技术精,进村服务,随叫随到,手到病除,这服务修理费当然也就“手到财运来”,既修复了农机,方便了农家,又走出了一条乡村农机服务修理的致富新路,实为一举数得的“惠农、便民、利己”的好事,身有农机维修技术专长的师傅何不打点起行装,下乡进村,当起农机维修“背包师傅”呢?
希望农机维护修理的“背包师傅”多起来,企盼更多“背包师傅”进村下地来。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