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金融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2013年05月07日

  农业产业化是在新时期促进农业发展,实现中央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部署的要求,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经验也表明,农业要现代化,就要规模化和产业化。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既有利于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融资难问题,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优化信贷结构。笔者以安徽省农业产业化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做好金融支持工作,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迫切要求

  (一)助推“四化同步”战略顺利实现。中央在关于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建议中提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这对于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战略,“四化同步”的短板是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可为一切城镇化提供经济基础,可实现与工业化的有效对接,因而是新时期“四化同步”的基础,必须加快推进。

  (二)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发展采用规模化经营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方面的优势,保障并提高农民收入,引领生产方式的变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和不断增多,可以带动农民走向增收致富的道路,有利于民生问题特别是农村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提高广大老百姓特别是农民朋友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的切实提高,有利于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之间的矛盾,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基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重心正在向中西部转移,中部地区是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城镇化水平相对偏低,农村居民比重高,农业的地位不可忽略,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大、重要性高。中部地区未来发展有以下几个维度:一是发展已有优势产品的生产并尽可能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二是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移入产业与已有产业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的产业对接,形成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链。

  (四)利于激活农村金融服务的旺盛需求。落后地区的农村如何融入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循环是一个重大挑战,其难点在于形成城乡产业对接,形成城乡互动的产业链。丰富农村地区经济结构,关键在于提升农村地区产业化水平,有效刺激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农村地区产业化水平的提升意味着经济上规模、产业关联度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这就意味着金融需求种类增加和需求量上升,无疑将产生大量金融需求并呼唤金融创新。

  金融不断助推安徽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货币政策引导有效,信贷投放持续增加。近年来,人行合肥中支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等政策工具,联合安徽省金融办下发《安徽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意见》,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三农”,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强对“三农”及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多方位对农业产业化、产业链各领域、各环节提供金融支持,有效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需求。据统计,2012年安徽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095.2亿元,为2008年贷款余额1796.97亿元的2.8倍,全年新增涉农贷款1063.4亿元,增幅为26.4%,有力支持了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

  (二)以产业龙头和集群为抓手,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近年来,安徽省各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围绕主导产业,对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各类龙头企业,均给予重点支持和帮扶,不少龙头企业已成为各金融机构的黄金客户和优质高端客户。同时围绕“产业带龙头、龙头建基地”的新模式,结合各地资源和产业优势,推进产业化布局由散状经营向集群发展,进一步巩固产业发展基地。

  (三)因地制宜,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融资与担保相结合方式,探索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贷款担保与保证新模式,加强与有资质的担保机构合作,通过分担风险增强小企业融资能力。同时,创新利用生长期或收获期农作物抵押贷款的办法,允许企业以原材料、产成品、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动产抵押,解决龙头企业贷款担保难题。此外,依托农业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创新推出“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行业协会+农户”等新的贷款模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安徽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与发展方向

  目前,在金融系统强有力的助推下,安徽农业产业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我们还应客观分析当前安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优劣势,探索出未来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从当前安徽省情况看,安徽省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优势,一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二是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及安徽省丰富的自然、人力、科教资源,给安徽省的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合力;三是国家和安徽省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优势明显。与此同时,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很多劣势,一是农产品加工力度不够,产业链条短,附加值较低;二是产业化发展与农民联系不够紧密,金融机构与龙头企业联系较多,但与农户直接联系普遍较少;三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防范市场能力较弱;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平衡,品牌意识还很薄弱。

  为此,加快推进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将已经形成产品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没有明显产品优势的地区要重点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一是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打造知名品牌,立足控制产业链的关键节点;二是农业生产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与工业产业链形成有效对接;三是发展规模化生产,形成规模经济优势,进一步规范和创新组织模式;四是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以龙头企业为基础,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受益权入股,把农民的命运和企业的发展牢牢地锁定在一起,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金融支持安徽农业产业化的方向与建议

  当前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应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动农户发展,这样既有利于形成金融服务本身的规模经济,也有利于金融业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控制和管理风险。因此,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继续支持已经形成一定优势的特色产品、支柱产业和产业链的发展;二是要在支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新的高端产品,在高端产品、绿色产品、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中取得优势;三是要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对接,形成有机的产业链;四是要支持与农业产业化企业相关联的种养大户。

  (一)找准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着力点,提高信贷支农绩效。一是要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的作用,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力度。二是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支付结算体系建设,积极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充分发挥支付系统跨行资金清算平台的功能。三是加快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将金融生态县、农民青年文明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根据信用等级评定贷款额度,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四是要深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调查研究,促进金融支农信贷政策与财政支农政策的配套和对接,提高信贷支农绩效。

  (二)培育多元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支农覆盖面。一是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加快业务创新,全面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二是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支农政策性职能定位,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业务。三是深化农业银行(601288,股吧)“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探索商业性金融服务“三农”的可持续模式。四是强化邮储银行网点覆盖面广、系统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下沉信贷业务,丰富信贷产品。五是大力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开发贷款新品种,拓宽经营新模式。此外,还应积极鼓励其他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围绕区位优势和特色农业产业建立专营服务机构和专业支行,将更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化等现代农业重点领域。

  (三)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发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建立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生产,通过“订单+期货+保险”的模式,在建立有效风险转移机制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并且形成市场牵动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有机产业链。

  (四)发挥农村金融机构信息、区位和组织结构优势,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样化金融需求。一是对以土地为入股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土地流转等多种经营权质押信贷产品;二是对龙头企业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推广“公司+合作社+社员”的信贷模式,提供企业为社员担保、订单质押和仓单质押等组合贷款;三是对专业大户和科技人员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推广以大户和带头人为核心的农户种植养殖业订单贷款、联保贷款和组合担保贷款。

  (作者系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行长)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