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机:“一招鲜”难再“吃遍天”
作为国内耕整地机械的代表机型之一,旋耕机近几年的市场情况一直不错。作为一个并不算新型、技术含量也相对不高的产品,为何近几年来市场一直走俏?旋耕机产品以及市场今后又将如何发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大型机械走俏旋耕市场
从记者采访的情况来看,今年的旋耕机市场,产销量同比进一步增加是一个明显特点。据了解,由于今年春耕相比去年有所提前,因而销售旺季也随之提早,3月初,旋耕机销售热潮已至。目前,许多企业尚处于发货阶段,但产销两旺的势头已经凸显。河北省定州市开元机械厂去年销售旋耕机2万台,今年销量达2.5万台。河北神耕集团去年销量已达7000台,预计今年可达9000—10000台。西安亚澳农机股份有限公司今年的销量也比去年要好很多,现在每天大约售出100台左右,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是60—80台,增长明显。
据西安亚澳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炳直分析,今年,旋耕机销量大增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正值春耕时节,农民购机热情旺盛;二是一些优势企业经过多年市场耕耘,品牌效益逐步显现。他认为,未来旋耕机市场将向名牌产品方向发展,外资企业不会占有太多的市场份额,小型企业逐渐被淘汰,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分庭抗礼。就目前来看,亚澳旋耕机年产量在5万台左右,约占8%的市场份额。亚澳雄心勃勃,计划在2020年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20%,成为国内耕播机械的领跑者之一。
近几年来,大多数省份春耕前已不再加大推广旋耕机,但销售情况始终呈现稳中有升态势。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将以温和增长为主,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土地资源整合及市场更新换代。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化管理局局长王建江表示,农民对旋耕技术早已普遍认可接受,当地近三年都没有对旋耕机进行推广,农民对旋耕机多为更新换代或一些零散的购机需求。河北省农机局局长张连才也表示,河北的旋耕机市场已进入成熟期,管理部门对旋耕机早已不再进行推广。不过,他预测,今后若干年旋耕机仍将呈现增长态势,但不会出现类似玉米机那种巨大的增幅。
以往,农民选购旋耕机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产品质量,而现在,旋耕机质量都已基本过关,企业的竞争重点已投向产品的性能。据了解,目前国内企业在华北地区上市的产品主要以中小机型为主。不过,这一局势近年来已开始逐步扭转。早在2009年,不少国内企业就开始发力大型旋耕机的研发,截至去年,不少企业的产销量已取得一定突破。今年,国内企业将进一步向大型产品的方向拓展。河北神耕集团总经理姜敬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旋耕机产品分高、中、低三个档次,从销量上看,三档旋耕机的销售比例大致为1∶1.5∶2。表面上看,中、高档机型销量相对低一些,但近两年的增长势头非常迅猛。姜敬认为,当前农机手的整体素质较以往明显提升,机手年轻且接受能力强,这势必导致今后高档机具更受欢迎,因而企业的发展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中高档机型上。
山东大华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现忠也认可这一观点。他表示,我国旋耕机正向智能化、大型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而旋耕机的发展跟拖拉机的销量和旋耕机的性能都有直接关系。随着近几年拖拉机马力的不断增大,农民必须更换更为先进、大型化的旋耕机,以适应作业要求。今年,大华将在向大型化和多功能方向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注重产品的质量、外观和操作,销售重点锁定东北和中原地区。河北省定州开元总经理白占欣也表示,往年企业的主要销售区域在长江以北地区,东北地区销量不高,今年该公司将重点拓展东北市场,生产适合当地作业的大型机械,产品逐步向高性能、大马力、多用途方向转型。
从大型旋耕机的购买对象来看,近两年大规模添置旋耕机具的用户主要为农机合作社,一般农户购买力相对不足。辽宁省森茂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雷说:“与老式旋耕机相比,如今,农机合作社都在用联合整地机,且每年的购买数量都比较大。”
逝去的“一招鲜”
由于近年来旋耕机市场发展势头乐观,销量稳中有升,其整体前景向好已获得普遍共识。但就单个企业来讲,如要在该领域有所发展,并不断做大做强,除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外,还需采取更加灵活的市场策略,从不同地区的需求出发,对产品配置重新进行整合。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上许多品牌在旋耕机的发展策略上往往单纯注重纵向发展,即产品的更新换代,而很少考虑横向发展。换句话说,就是过度将目光放在了产品质量和性能上,却忽略了根据不同地区的耕作条件,生产与之相适应的机械产品。
“一招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市场走向成熟的同时,市场根据地域进一步细分也势在必然。史炳直表示,新疆和田地区的用户就曾向他反映,亚澳农机在当地作业时,对于新疆沙地的土质来说机具的材质则显得有些浪费。而在东北黏土地区,亚澳旋耕机的材质又略显单薄,有些不够结实。史炳直表示,在旋耕机产品日趋成熟之时,企业提升市场应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正值春耕备耕之时,亚澳要求其技术人员“勤下地”,多到现场切实了解情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新产品研发方面,亚澳与更加了解市场的经销商合作,共同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