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奇瑞重工:自主创新竞逐精准农业“蓝海”

张逸潇 2013年03月05日

  告别传统精耕细作方式的现代农业生产场景是什么样?在平整土地机械上运用激光技术,大幅度提高田间土地平整的精度;在收获机械上运用GPS和数据处理系统,直接获得产量和相关数据信息;通过农机物联网技术,把农作物全程作业的数据传输到信息中心,分析后进行准确的农机研发、制造和服务……这样的绿色高效新技术,已经在奇瑞重工的农机产品上开始应用。

图为奇瑞重工焊装车间。(杨大伟/摄)

图为奇瑞重工焊装车间。(杨大伟/摄)

  3月初,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富告诉记者,他此次将围绕如何发展精准农业提出议案和建议,希望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合力推动,加快培育高端农业装备自主品牌,在芜打造精准农业示范项目基地。

  “谁来种地”矛盾倒逼农业提质增效

  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加快向城市转移,“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以适度的土地流转为切入口,推动农业规模集中、规模经营,加快农业装备技术的发展,促使农业提质增效,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王金富告诉记者,全球农业装备技术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原始的刀耕火种技术、低端机械化的机耕机种技术、以精准作业为特征的智能装备技术。精准农业是代表当前科技含量**高、综合性**强的现代农业装备技术。

  在芜湖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推进安徽农机试验区芜湖先行区建设、启动实施百万亩精准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等,都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我们做过一个测算,通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技术,能够减少种子浪费50%以上,降低农药95%的使用量,化肥70%以上的使用量,节水12%—38%。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智能装备是精准农业技术的载体、是精准农业体系**重要的组成。”

  高端农业装备制造业亟需自主品牌

  尽管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需求大,但不得不面临的一个窘境是:大多数自主品牌集中在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中低端,无序竞争激烈,常常打价格战。那些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则被“洋品牌”垄断。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越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的时候,越是需要一批自主品牌企业奋力崛起,扮演承载自主创新精神的重要角色。”市政府相关人士表示,在芜湖市重点培育的首位产业中,以奇瑞重工为龙头的农业装备制造是八大重点领域之一,目标指向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多功能、智能化、资源节约型农机产品,打造农机装备产业链。

  深谙自主创新重要性的奇瑞重工,从诞生之初就把创新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之本,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起点高,投入大。每年拿出销售额的15%用于技术研发投入,远远高于行业5%的平均值。二是理念新、模式新,打通产业链,形成知识集成、链条创新;三是成果多、发展快,绝大多数创新都取得效益,多项产品技术********。得益于创新带来的源源活力,奇瑞重工很快就成为我国农机发展新动力,2013年实现各类农业机械销售近4万辆,销售收入近30亿元,一跃成为国内农业装备制造的新领军者。

  瞄准农业全程机械化的“蓝海”

  作为精准农业产业领域的“后来者”,奇瑞重工凭什么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跟,甚至后来居上?“奇瑞重工**大的机会点,就是水稻生产的‘全程农业机械化’,这个目前国内企业还没有,没有就意味着蓝海!”王金富认为,自主品牌瞄准“全程农业机械化”,一方面能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能使农民购买和维护农机更加便利,集中高效地享受农业机械产品和服务。

  作为目前国内****能够提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的农机制造企业,奇瑞重工沿着“一横一纵”两个方向拓展业务,产品系列“横向覆盖全面”,包括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油菜等农作物全领域;农机农艺融合“纵向延伸全程”,从源头种苗培育开始,至插秧、耕整地、田间管理、到收获、粮食烘干等处理,致力于农机农艺的全链条深度融合。

  任何雄心壮志的背后,都离不开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支撑,需要整合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突破精准农业发展的“瓶颈”。实际上,在政府引导下的一系列有益尝试已经在芜湖陆续展开:2011年,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奇瑞重工结成“精准农业产业和装备技术战略联盟”;今年1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机农艺融合项目启动,“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与奇瑞重工携手,成功开创了我国首个国家水稻农机农艺融合项目。(张逸潇)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