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2012年度中国农机工业分析及未来展望

陈志 2013年02月01日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

  2012年是中国农机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里,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各项指标也都保持了高速增长,总体反映出了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态势。与此同时,行业内也显现出了如结构优化调整、行业集中度提升、企业品牌效应显现等良好讯号。从各个方面来看,2012年对于中国农机工业来说,都是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一年。而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之内,农机工业领跑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局面也仍将持续。

  行业持续快速增长

  产业集中程度提高

  2012年,我国农机工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速,各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稳中有升,行业继续处于良性、高速发展时期。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达到了3115.61亿元,同比增长19.41%;销售总产值3055.37亿元,同比增长19.49%;出口交货值258.91亿元,同比增长31.77%。2012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4.11亿元,增速高于年产值增幅。

  相比2011年农机工业总产值33.74%增幅,2012年行业总产值增幅下降了14.3个百分点,增速有所放缓。不过,进出口方面同比有所增长,全年出口交货值增速高出上年18.7个百分点。1—11月,农机企业累计完成出口额78.92亿美元,同比增长5.56%,其中,联合收割机累计出口额增加29.181%,进口额增加47.59%,摘棉机等大型收割机进口增长较快。

  2012年,行业从业人数达到了35.1万人,同比增加3.97%,其增速远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幅。这说明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又有较大幅度提高,这也是行业制造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行业增长中,饲料机械、畜牧机械、机械化农业及园林机械(含收割机)的产值增幅排进了前3位,这反映出农机生产需求市场开始发生变化。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农机工业已经越来越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优势产业,并进一步得到了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重视和支持,农机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集群培育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从地方发展情况来看,按各省(市/区)产值占全行业比重来算,山东省以19.04%的行业占比排在全国首位,河南省以17.18%位居第二、江苏省以12.67%位列第三。年产值增幅**快的三个省依次为江苏(17.06%)、山东(16.98%)、河南(11.05%)。按出口交货值占比,江苏省以27.27%的数据领先全国。同时,一些农机工业曾经相对薄弱的地区,2012年也取得了较快发展。2012年,内蒙古农机工业总产值增幅达43.70%,吉林增幅达28.1%,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今年行业发展呈现出的另一个特点是,外资企业在行业中的权重进一步加大。规模以上合资、合作或独资的企业(含港澳台)已达177家,占行业规模企业总数的9.3%。这些企业的总产值更是占到了全行业的13.08%,出口交货值甚至占到了61.94%。

  2012年,农机产品还呈现出分化发展态势。拖拉机是行业总产值占比**大的产品,2012年,拖拉机年产值占农机行业总产值比重的17.6%,其次则是收获机械。这两类产品的波动对整个农机工业的影响举足轻重。2012年,这两类产品市场都呈现出了较大变化,大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增幅高达52.13%,但拖拉机总产值增幅只有10.11%,主营收入增幅仅6.26%。中小拖生产、销售和出口持续下滑,一些拖拉机企业开始限制生产或部分停产。谷物收获机领域有增有减,不过总体仍保持增长。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谷物联合收获机的产量上涨11.83%,骨干企业轮式小麦机同比下降21.14 %,玉米机同比增长101.52%,履带水稻收获机同比增长51.17%,半喂入水稻收获机负增长。

  部分产品产销量大幅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同质化、低端产品市场的饱和度已达到高位,产业不可避免地进入调整和洗牌阶段。产品饱和度过高同时也带来农机作业量及作业区域的减少,农机作业收入和获利空间的降低影响了农民的购买积极性和企业的生产欲望。

  补贴、“热钱”多管齐下

  行业信心继续提振

  2012年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形势**为严峻的一年。在全国机械工业产销增速持续回落的大背景下,农机工业却能够实现平稳、持续、快速地增长,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1.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加强

  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再创新高,达到了215亿元。各地财政也对重点扶持的农机具实行累加补贴、作业补贴和保障性补贴,一些省市还首次对玉米机等机具实行普惠制补贴方式,这都对农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拉动效应。

  2.农机市场发生新变化,新需求拉动增长

  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等专业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为市场增添了购买力,也增强了市场的可持续性。2012年,全行业出现了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全程机械化、农机使用社会化、农机用户专业化、农机全面替代人畜力等明显转变,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割机、大型配套农机具、畜牧机械、精深农产品加工设备等高端产品的新兴市场逐渐形成,促进了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3.“热钱”推动行业发展

  近两年,农机行业一直是资本投入的热点领域,国内外各类资本的强势进入,使行业规模和企业单体规模都迅速扩大。随着2012年一批新建企业和骨干企业技改项目的陆续投产,投资对农机工业的拉动效应也随之更加显著。

  4.行业信心指数持续增长

  企业和经理人信心指数上扬的两个明显标志就是投资建新厂和购买高端制造设备。数据显示,农机行业2012年度新开工项目达到了1519个,同比增长27.97%,而同期全国机械行业增幅仅为2.88%。农机行业更新设备投资额增幅高达157.53%,而同期汽车工业为74.43%、工程机械为69.83%。2012年,农机工业已投产项目个数增幅为24.18%,机械行业整体增幅仅为4.44%。

  5.行业生产设备水平和制造能力提升

  2012年,农机行业对数字化制造技术、柔性生产方式、精益化管理模式等内容的认知有了相当的提高,且许多企业均已付诸实践。由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组织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在企业间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和共鸣;五征集团等企业从国外邀请专家从事技术和生产方面的管理工作;新研股份等企业开始广泛使用机器人进行焊接工作;农机零部件龙头企业之一江西南齿公司装配线已采用数字化扭矩扳手等先进工具;激光焊接技术、型材激光加工技术等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在农机企业间也越来越受青睐,行业装备升级的热情和步伐大大加快。

  6.品牌、信用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小麦机、中小拖等产品大幅下滑之际,企业的品牌效应却得到了进一步彰显,消费者的品牌观念加强,市场份额向有品牌优势的企业集中。如一拖继续引领大中马力拖拉机市场,福田雷沃不仅继续保持小麦机市场高占有率,玉米机也后来居上,总量已位居行业前列。

  强化制造细化管理

  基础研究仍需重视

  2013年,全行业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努力加强和细化管理水平,以提高自身获利能力。

  这一年,国家经济下行对农机工业的影响将会逐渐显现,企业运营的成本压力势必会有所增加。数据显示,2012年,农机行业亏损企业的数量增加了25.20%,亏损额增幅为94.70%。分析造成亏损的原因,一是生产成本,尤其是用工成本增加;二是财务成本上升,行业全年财务费用同比上升了52.56%,利息支出同比增加46.73%;三是各类服务费用增加。

  而在各类成本持续上升的同时,产品价格却几乎没有上调空间。其根本原因是行业主要产品产能过剩,市场倒逼企业降价。以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为例,2012年的降价幅度高达20%—30%,且由于成本压力持续上升,因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都会处于经济下行和成本高位运行双重压力并存的局面之下,而消化成本压力的**好方法就是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

  另一个问题则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间竞争愈演愈烈。尽管各类资本纷纷涌入农机行业,但资金的投入重点多在增加产能,而非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这势必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行业内多数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和创新积极性,只能采取简单制造、低价跟进的市场策略,**终带来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因而,好的企业应进行战略研究,认真制定和实施技术、产品、人才战略,以贯彻清晰、持续的发展目标,避免目光短浅和盲目跟从。

  行业共性技术缺乏,是农机行业发展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我们要想缩短与农机制造强国之间的差距,就必须在重大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上有所突破。但行业目前却面临着共性技术研发短缺的窘境,很多共性技术都在吃老本。缺乏研究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体系和组织,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发达国家已将共性技术研发放在了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而我国动力换挡、无级变速、脱粒清选等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却始终滞后。今后应集合全行业优势资源,优化配置,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加快共性技术研发和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在行业重大关键技术上的真正突破。

  **后一个问题是,提升制造手段以增强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农机产品**大的短板当属可靠性差。产品可靠性差带来诸般“恶果”,首先是农民用户不满意,其次是拉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售后服务费用成为农机企业的一项巨大开支,产品可靠性差让服务费用居高不下。国产农机产品可靠性差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中国农机产品等于低端廉价产品的“帽子”就摘不掉,民族企业就只能在低端市场上竞争,形成恶性循环。

  优化和改善产品的可靠性涉及方方面面,提升装备制造能力首当其冲。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机行业要发展,仅凭吃苦精神和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制造手段。谁拥有精良的制造能力,谁就会赢得市场先机。

  政策“给力”需求企稳

  2013依然向好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在实现“四化同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势必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一段时期内,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也势必会呈现持续性和稳定性,农业生产对农机的刚性需求与日俱增。这都是今后农机行业持续向好的“硬指标”。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各国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全球粮价持续攀升,全球农机工业景气指数也呈上扬态势。全球农机工业的回温也将对中国农机行业形成拉动。

  目前,我国的农机化发展也已进入新阶段,新兴市场逐步显现。农机新兴产品的快速增长必将促进高端产品市场竞争的形成,对行业整体发展也会有推动作用。中小马力拖拉机、4公斤以下小麦机、背负式喷药机、履带式水稻机、2行玉米机等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竞争将更加激烈,而电控大拖及配套农具、特种作物收割机、青饲料收获机、大型施药机械、大型谷物收割机、直收型玉米收获机等高端产品则产能相对不足,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今后,农机产品将明显向大型化、专业化发展,畜牧机械、设施农业装备、深加工设备等“大农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行业总体产能和制造水平将继续提升,与农机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国产农机质量和性能会有新的突破,市场满意度也将不断提高。社会各领域对农机的投资热情持续上涨,农机工业仍是来年“热钱”流入的重点。

  总之,我们认为,2013年我国农机工业依旧前程似锦,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步伐,保守估计增幅可达15%—20%,行业整体水平和企业市场竞争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