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农机巨头约翰迪尔,离中国老大还有多远?

何苗 2012年12月08日

  约翰迪尔在华的第8家农机装备生产工厂、第四家生产基地开业了。这乍听起来并不是特别大的新闻,但是在全球经济衰退势头明显,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不少跨国企业已经开始保守对待投资的环境之下,这个战略性生产基地的开业足够业内掀起一阵波浪。不少人侧目,约翰迪尔公司仍旧同37年前一样,对中国市场有如此的信心?无论结论是什么,显而易见,世界农机制造巨头约翰迪尔公司,正在向中国市场的“老大地位”稳步迈进。

图为约翰迪尔在2013年即将推出的新产品6J系列2054拖拉机

  增资中国已成定局

  “增资中国”已经成为了业界人士对约翰迪尔下一步投资计划的定论,约翰迪尔公司亦承认这一点。在11月2日的媒体见面会上,约翰迪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山姆·艾伦明确表示,下一步的投资,会主要着眼于本地人才和供应商的发展,同时也将着眼于扩大现有工厂的规模,扩大产品线,丰富约翰迪尔的产品。

  提及公司继续投资的原因时,艾伦回答的颇有深意,迪尔公司“相信中国市场是****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市场”。中国市场具有发展潜力是人所共见的,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各种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中国的农机市场出现了前所未见的快速发展,与中国农机热火朝天的销售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9年全球农业机械行业持续笼罩在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美国、日本、西欧的农机市场增长乏力,国外农机生产企业不可避免地出现销售下降。当国外农机企业刚开始准备进入中国市场时,约翰迪尔已经凭借着37年的市场销售经验、长期积累的良好的形象和一批忠实、固定的客户群开始在中国市场发力。

  2000年以来,在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的“东风”下,约翰迪尔公司的确在中国市场有着平稳而顺利的发展,但自今年起,不少人对中国经济也开始产生疑惑,在这样的背景下,艾伦所说的“****”却是侧面公开地表明了约翰迪尔未来对中国进一步加大投资的决心。约翰迪尔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表示出极大的信心,同时也并不要求所投资项目的盈利“立竿见影”,马上赚钱。艾伦表示,约翰迪尔相信着眼未来20年到30年之间,中国农业的未来会非常美好。

  长远战略低调发展

  着眼于长远发展是约翰迪尔一直以来的战略。在哈尔滨工厂开业当天,所有到场嘉宾都会收到一个帆布质地的环保袋,袋子上印着绿色的“35+”,与另一个显示约翰迪尔拥有悠久历史的数字“175”并排印在袋子上,足见迪尔对中国市场37年的奋斗历史之重视与自豪。36年前,无论国际和国内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还在观望、揣测甚至不看好的时候,约翰迪尔就决定进入中国市场。

  自2000年以来,迪尔借助多年在华打下的基础,快速地进行发展。仅2000-2005年之间,迪尔公司在华成立了投资、生产、研发和销售的基础系统,为后来迪尔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再次巩固了基础,2000年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2000年约翰迪尔(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立;2000年与天津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约翰迪尔天拖有限公司,迪尔天拖主要生产60—120马力的轮式拖拉机;2003年约翰迪尔全球采购中国供应管理中心成立;2004年约翰迪尔(天津)产品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成为迪尔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5年约翰迪尔(天津)有限公司成立。

  约翰迪尔中国总裁、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镜辉表示,约翰迪尔以长远的战略来指导公司参与市场的竞争。在36年前,没有哪一家的跨国公司那个时候能想到来到中国发展的时候,迪尔公司进入中国,开始为中国用户提供农机装备解决方案。同时,在两年前,哈尔滨工厂所在的园区还是一片空地时,约翰迪尔公司就已经决定在此地建厂。

  中国改变迪尔

  约翰迪尔的广告语“迪尔改变世界”响彻世界,亦如同这句广告语一样,约翰迪尔为世界各国用户提供的农机装备解决方案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约翰迪尔进入中国,给中国市场注入了新的血液,给中国农民和经销商带来了新的机具和新的理念。约翰迪尔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中国,但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约翰迪尔。

  刘镜辉,一位典型的中国人,在2012年的9月份,如同约翰迪尔第三季度财务报表一样,吸引了国内业界所有的目光。这是约翰迪尔公司在华37年来的第一位中国籍总裁兼董事长。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的中国人并不是“空降兵”,而是从1998年开始服务于约翰迪尔,从基层一步步做起。与其说,刘镜辉的任命是迪尔决心加大力量角逐中国市场的表现,不如说这是约翰迪尔决心让一位在公司有14年工作经验,了解中国,热爱的中国的“土著”带领约翰迪尔更加能跟上“中国节拍”。

  为了跟上“中国节拍”,约翰迪尔作了很多功课,也有了很多改变。他们认真了解中国的政策、经济和中国农民的需求,认真实践并相应作出调整。

  艾伦表示,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中国政府会支持农业产业,会支持发展农业机械化,支持像合作社这样的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大型的农机设备,也会大力发展,提高中国农业的产量。因为一旦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目标,约翰迪尔就可以更好地做好自身准备,更好的满足中国政府的需求。现在中国和全世界一样都面临提高粮食产量这个挑战,所以约翰迪尔着眼于不同农民的需求,来帮助各种作物提高产量。

  在媒体见面会上,无论是艾伦还是刘镜辉,在回答提问过程中都多次提及了“农艺”一词。在介绍哈尔滨工厂时,刘镜辉特别强调,与其他工厂相比,哈尔滨工厂是生产全线产品的工厂,覆盖耕作、种植、田间管理、灌溉和收获等农业生产全过程,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来提供**恰当的农机装备解决方案。

  艾伦在回答约翰迪尔将用何种方式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问题时,进一步提到了公司将注重农艺的发展,首先,整体解决方案是让农民每天提高耕种量,公司将以推广精准农机的方式来影响播种深度。

  同时,在确定精准播种的基础上,公司将会根据土壤不同情况提高土质。“首先,我们会获取不同土壤的信息,来看一看怎么提高土壤的营养,同时也会进一步的去看,针对不同的土壤设计不同的种植方案。”艾伦说,“比如说如何更精确地播种,如何更有效地施肥等等,全面提高耕地产量的高效解决方案需要高科技的支持,在这样的支持下,我们的产量能够提高20%到30%。”

  为中国市场研发新型的农机具是约翰迪尔向中国市场伸出的又一个“橄榄枝”。今年3月1日,约翰迪尔公司公开发布,在广西、新疆和山东三地全面推进甘蔗及棉花生产机械化试验农场项目,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其中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水稻机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机收等突出难题”。文件出台后不久,约翰迪尔在广西南宁就展示了新型的,专为中国蔗农设计的甘蔗收割机。

  这不是约翰迪尔第一次在机具上“由大变小”的改变,这是约翰迪尔为跟上“中国节拍”的长期的战略。艾伦说,在佳木斯、天津等地建立工厂后,2010年,约翰迪开始针对小型农场的需要,通过生产出高效、可靠、操控性好的农机具,来帮助小型农场提高产量。

  对于“离中国老大还有多远”这一话题,艾伦没有正面回答,但他强调了约翰迪尔对中国用户的重视程度,“确实,我们在销售收入方面在全球农机领域里是No.1。我们之所以选择在中国进行投资,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能够和中国的农民共同发展的这个潜力和需求。当然,也意识到我们面临着很多竞争对手,而且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艾伦回应,“我们**后在中国能否实现老大的地位,还是要取决于我们的用户,我们尊重中国用户的选择,欢迎他们选择约翰迪尔。”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游客
    发布于2012-12-10 11:54
    谁能告诉我现在的老大是谁啊?这个市场有老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