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市场评论:小麦收市场趋向理性

刘丽萍 王超安 2012年03月26日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麦联合收割机逐步实现了以我为主、不断超越、创新发展的历程。目前,我国小麦联合收割机社会保有量在40万台以上,机型已向中高端发展,且产品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小麦联合收割机市场保持稳定发展,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整体已经步入理性发展阶段。

  政策、市场因素导致小麦机发展趋稳

  多年来,在惠农政策、市场需求因素的主导下,我国小麦联合收割机市场、保持稳定发展。不过随着小麦收割机保有量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未来小麦机市场将会逐渐趋于成熟,过去十年的发展速度很难再次出现。

  首先,部分小麦种植区域联合收割机趋向饱和,收获比例超过90%,补贴金额重点放在其它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耕作机械,小麦联合收割机补贴比例及金额减少,一些用户持币代购、等待补贴,影响了潜在购机用户、更新换代的积极性,制约了市场需求。从目前看,玉米收割机械和拖拉机仍是中原冬麦区补贴的重点。小麦机方面主要是老旧、高能耗的机械急需更新换代方面的需求。

  随着农机跨区机收收入不断降低,已经影响到用户的购机、升级需求。近两年,跨区机收单机平均收入降至2.5万元,与以往收入已经有了一定差距。一方面燃油涨价提高了作业成本。燃油支出占据收入的35%左右,成为降低作业因素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收获机饱和现象开始出现,市场由卖方变为买方市场,用户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权。跨区作业市场价格逐年回落。甚至出现由过去一机难求的情况变为多机竞相让利争一用户的现象。此外,随着保有量增多,小麦收割机械呈现本地化趋势。由于农机合作社发展步伐加快,部分区域已经能够满足当地作业,跨区作业区域减少,只在本地作业或短途跨县、跨市作业。

  小麦机发展速度放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缓慢。目前,受土地连片、代耕代种等因素的影响,用户需求向大喂入量、节能环保和信息化产品发展,但速度却也受到以上因素限制。国外联合收割机喂入量已由一般的4~5公斤发展到9~10公斤,小麦割台**大割幅已超过9米。我国在大喂入量产品研发、制造和MTBF等方面离国外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近年基本没有大的突破。应以用户为导向,按照市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大喂入量产品技术,满足区域市场需求,抓住新一轮机遇。

  未来趋势:大型化专业化集中化

  进一步提升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持续发展小麦联合收割机对提高我国粮食综合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企业发展、农业丰收、农民增产仍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用户需求的促进下,小麦联合收割机产品正向大型、环保方向发展。国内农机企业雷沃重工、洛阳中收、山东金亿等在小麦联合收割机械研发、制造上取得新的进展,大喂入量小麦联合收割机新产品不断上市,满足了市场需求。河南、山东、河北等冬麦区对小麦联合收割机大型化需求趋势明显,购买对象由传统的2公斤喂入量向2.5公斤、3公斤、3.5公斤喂入量产品过渡,新的产品成为市场发展的驱动力。黑龙江、新疆及各地大中型农场对4公斤以上喂入量产品呈现出明显的刚性需求,6-8公斤大喂入量产品销售比例明显上升。2011年,雷沃重工在东北实现了6公斤系列大型机的批量销售,继续引领行业发展。

  未来,小麦机市场仍有相当大的容量。要想抓住市场升级后的机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加快产业升级换代步伐。坚持用户导向,瞄准国际先进技术,积极研发先进适用的大型、节能环保型产品,延伸产品链条,加快推进产业的升级换代。一是加大大喂入量的小麦收割机研发步伐,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增加操作舒适性、方便性,采用静液压驱动系统,适合多种作物收获的高效、低损失脱粒、分离、清选装置,节能环保型大马力柴油机145千瓦—250千瓦,排放标准达欧ⅢA。加大GPS、计亩器等运用,指导用户掌握设备操作和使用状态,方便农田作业。二是运用节能环保型柴油机和底盘,降低燃油消耗和设备磨损故障,提高运营效率,增加用户收入。三是提升收获效率。采用双切流滚筒加强脱粒功能,适应大喂入量的脱粒要求;在传统的纹杆切流滚筒及键式逐镐器脱粒分离装置的基础上,加装横向杆齿分离滚筒辅助分离装置,减少脱粒和分离损失,提高作业性能。

  把握市场结构调整机遇。目前,我国收获机械市场已经走向成熟,步入理性发展阶段。预计,“十二五”期间年均需求量稳定在4.5万台左右,市场需求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是小麦收割机械需求大省,要稳固2-2.5公斤小麦联合收获机械传统用户,开拓3-5公斤小麦收获机械新兴和潜在用户。在黑龙江、新疆等大型联合收割机市场,则是6公斤喂入量小麦联合收获机械的天下,未来预计会向7-10公斤喂入量发展。同时,还要开拓国外市场对小麦收割机械需求,以成熟的小麦收割机械产品,开拓国外市场,拓展企业新的发展通道。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小麦机企业将呈现集中化趋势,创新市场营销手段也将成为企业的竞争利器。一方面要加强渠道建设。抓住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主流客户群体,实施覆盖式销售,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形成快速反应机制。构建经销商、代理商、大客户相互促进,专营店、品牌店等互为支撑的网络格局。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提升从业者的营销水平,建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运用分配杠杆,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服务力度,形成网络化系统服务系统,消除用户后顾之忧。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