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山西省破解玉米机收难题的启示

山西日报 2011年11月29日

核心提示

  玉米是我省**大宗的农作物,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产量都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玉米机械化收获却一直是难以突破的瓶颈。我省从上世纪70年代末即开始该技术的推广,但30年的努力收效甚微,直至2009年,全省玉米机收率只有9%。2010年之后,我省玉米机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两年时间机收率增加16%,增量比过去20多年的总和还要多。过去为什么慢,现在为什么快?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其中缘由值得探究。

  玉米机收  不得不提的话题

  玉米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400万亩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7成以上。加快发展玉米机械化生产,对我省整个农业机械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省玉米收获环节仍是机械化程度**低、**薄弱的环节。2009年全省玉米生产机耕水平达到了85%,机播水平达到了80%,但机收水平尚不足10%。鉴于此,我省农机部门把提高玉米机收率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加大玉米收获机购置补贴力度,一方面实施作业补贴,两年时间将玉米机收率已经提高了16个百分点。

  在此之前,我省玉米机收推广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当时从黑龙江引进的4YW-2型牵引玉米收获机拉开了我省玉米机收的序幕;第二阶段是1996年-2002年,我省从兄弟省引进背负式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20余台,在小范围示范推广;第三阶段是2003年-2006年,这一时期,各种玉米收获机型相对成熟,我省共引进玉米收获机240余台,开始大规模推广玉米机收。今年秋季我省玉米机收率已经达到26%,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已日益突出。推广玉米机收已不仅是单纯技术和效率提升的需要,更是农民增收的需要。

  夏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外出打工农民基本不用操心,留守人员即可完成。而玉米收获主要靠人工操作,仅掰穗、扒皮、晾晒这些程序,一亩地**少需要5个工作日。为了完成秋收,农民中断打工返乡个把月是很平常的事。与此对比,1台玉米收获机能替代70个—80个劳动力,生产效率则是人工的几十倍。人工收获,耽误时间,影响收入,不能否认,玉米机收推广慢已经对农民务工形成一定的牵制。

  推广受制诸  多障碍尚待解决

  玉米机收好处多多,近两年我省对玉米收获机的购置补贴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去年,用于该项补贴的总金额7000多万元,引导农民购置机具2400多台;今年补贴资金8500多万元,引导农民购机2600台。截至目前,全省玉米收获机数量已经达到6320台。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保有量。

  据测算,我省适合机收的玉米面积在2000万亩左右,所需要机具在1万台左右。也就是说,短短两年时间,我省玉米收获机已经发展到需求量的一半左右。

  我省今秋的玉米机收面积为610万亩,尽管是历史**好水平,但仍未达到总面积的半数。业内人士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农民观念有关,与机器质量有关,也与操作手的技能有关。玉米机收有一定的损耗率,在推广之初,损耗高达15%-20%。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玉米机收的损耗率已经降到了1.5%-3%,但部分农民在观念上还是不能接受,很多农民宁愿耗时耗力人工收获,也不愿意选择机器。

  不能不承认,目前在售的玉米收获机质量良莠不齐,售后服务还有一定差距。在机收中,机具故障率较高,而且在出现故障后,一些企业还不能及时跟进为农机户解决相关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机收进度。当然,农机户技术不够全面也是一个因素,对于大多数操作手来说,玉米收获机还是一个新事物。另外,价格也是影响农民雇用机器收获玉米的一个障碍。近年来燃油费用不断上涨,玉米机收作业价格已经由2005年的40元/亩上升到今年的80元/亩。这个数目已经相当于国家粮食补贴的水平,许多农民不踌躇一下是不可能的。

  作业价格高与机具少也有一定关系。机器少当然就抢手,抢手自然就会形成高价。尽管玉米收获机购置补贴力度在一年年加大,但仍然不能满足农民购机需要。一台玉米收获机在10万元以上,而且收回成本需要两年左右,所以很多农民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是不敢贸然购机的。但国家下达我省的补贴资金是有限的,玉米收获机购置补贴资金不够,这是各地今年普遍反映的问题,仅北部忻州等5市补贴资金缺口就达1300多万元。

  破解之道  政府市场两头努力

  突破玉米机收势在必行,我省在这方面做了诸多努力,经验可以为今后玉米机收推广提供借鉴。

  今年,我省进一步加大了玉米收获机购置补贴力度,农民享受的补贴额**高达45%。也就是说,假定一台机器10万元,农民只要掏5.5万元就可以开回家。省农机局统计,全省增量则达到了2651台,增幅68%。

  在国家没有玉米机收专项补贴的情况下,我省创新运用政策,将玉米秸秆还田补贴与机收整合使用,在太原、大同、朔州、忻州、吕梁5市30个县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补贴项目,每亩补贴作业费30元,项目总补贴资金达6000万元。这些地区的玉米机收价格因此降低到了35元/亩左右,农民雇用机器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而且,该补贴政策对当地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的拉动也较为明显,今年秋收期间,5个市新增玉米收获机1200多台,是以往历年的2倍。

  推广玉米机收,还必须从市场角度着手,在农民身边培养可见、可学的典型。地方农机部门今年已经有意扶持了一些玉米机收大户。定襄县农机手赵发财今年一个人就购买玉米收获机4台,20天收获玉米3000多亩,毛收入达到25万元。忻州市忻府区农机手卢秀山,今年投资20多万元,购置3台玉米收获机进行玉米机收作业,20天收获玉米2000多亩,毛收入18万元。据统计,我省今年每台玉米收获机平均作业量达1000亩,平均收入则突破了7万元。

  可以看出,玉米机收的便利性和增收潜力一旦被农民看到了,购机和用机都会成为自发行为。而且这也将是一个连锁的反应,农民需求增大会带动机器保有量增加,机器保有量增加又会促进产研机构改进技术,技术的成熟反过来又会提升农民运用玉米机收的积极性。不只是玉米机收,农业新技术推广难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从实践看,那些推广快、推广好的技术,均脱离不开两个力量,那就是前期政府层面的强力扶持和推广期间市场手段的灵活运用。如果能把这两个推动力量运用好,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也就不再难。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