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获”以创新赢得未来
走进河南洛阳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的办公大楼,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楼大厅里头戴红花的新疆-2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模型机。
“中国收获”新疆-2系列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是我国农机产品自主创新的典范,是中收人心中的骄傲。
科技研发增强持续创新力
清朝末期,左宗棠在西域建立兵工厂保疆卫国,从那时起新疆兵器工业发展的鼻祖一路走来。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昔日的兵工厂开始从事农业机械的生产,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研制成功了新疆-2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从天山脚下挺进中原走遍全国,推动着中国小麦收获机械化的飞速发展。1997年由新疆-2小麦联合收割机组成的联合收割队,首创了我国小麦跨区机收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1999年,新疆-2小麦联合收割机成为****参加国庆50周年庆典成果展示的农机产品。
洛阳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是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农业装备生产基地。秉承着研发“新疆-2”的创新精神和技术优势,中收人不断拓展产品系列,新疆-3、新疆-4等系列谷物联合收割机相继问世,同时通过换装配套装置可实现小麦、油菜、大豆、玉米果穗及籽粒的收获,以满足日益细化的市场需求。
2006年,“中国收获”开拓者系列大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规模投放市场,拉开了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序幕。它采用先进的摘穗板拉茎辊式摘穗装置,行走无级变速,五组剥皮机构,可一次实现摘穗、剥皮、果穗集箱及秸秆还田或回收,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洛阳中收始终坚持设计开发过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新产品投产遵循“试验—小批量投放—改进—批量投放”的产研流程。每年投入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3%以上,坚持“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产品发展思路,提升企业的创新和竞争能力。
洛阳中收副总经理李晓华告诉记者,洛阳中收与中国农大合作建立了国家级收获机械研发中心,同时每年承接着收获机械方面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专业精神提升市场占有率
盛夏时节,在洛阳中收的培训课堂上,机手们的热情不逊于窗外的骄阳。来自东北的近百位机手珍惜这个到生产企业学习的机会,几乎每次培训课后都会把老师团团围住,继续咨询请教玉米收获机的使用知识。
在洛阳中收的厂区广场上,千余台崭新的“中国收获”开拓者系列玉米联合收获机整装待发。7月、8月和9月的前半个月是玉米收获机销售旺季。据副总经理郝海青介绍,中收在东北市场主要销售四行机,在内地市场则主要销售三行机。今年,根据用户需求,公司计划生产四行机1200台、三行机1000台。
2009年元月,洛阳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从而成为收获机械行业**家通过该认证的企业,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平台。2009年4月,开拓者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通过欧盟国家CE认证标准。
郝海青当年的大学毕业设计就针对联合收割机。如今,已年过五旬的他以专业的眼光瞄准了收获机械的发展未来:“玉米的籽粒收获早晚是一个方向,虽然目前东北地区的收获习惯还是收棒子,国外却已是籽粒收获,这样不占用农民的储存空间,可以收获后直接把玉米卖给国家。收获机的第二个发展方向是通用收获机:一年两作地区夏天收麦子、秋天收水稻或玉米,这样收获机的适用性将更强。”
企业的专业精神带来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洛阳中收的产品已覆盖全国小麦、玉米、水稻主产区,国际业务涉及亚洲、非洲、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强强融合彰显行业竞争力
2009年,国机集团麾下的一拖收获与洛阳中收整合。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知名农机品牌“东方红”从此融入中收的队伍,让“国”字号收获机械进一步壮大。
郝海青告诉记者,“国机”要想在农机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进行有效整合,只有实行战略重组才有能力与国外农机企业竞争。
也许,这一次“1+1”的整合只是增强“国”字号农机企业竞争力的开始。郝海青认为,有效整合首先必须是营销整合,再一个就是研发整合,组成集中高效的研发队伍,避免各自为政,重复选题。“中国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市场就会被外企一天天蚕食。引进一部分国外先进技术,再加强自主研发,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农机企业才能更好发展。”他说。
从2009年开始的洛阳中收二期扩建工程已于去年底结束,目前核心部件都可以自制,可以有效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的阴极电泳涂装线,已使得中收机械的涂装技术达到了国际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据悉,下一步,国机集团还有再投入意向,洛阳中收有望进一步扩大产能。
持续创新让中收在市场上独树一帜,如驰名中外的洛阳牡丹般美丽盛放。将“中国收获”、“东方红”两大品牌打造成为收获机械行业品牌价值**大、知名度**高、**受农民喜爱的农机品牌,做中国**强**专业的收获机械供应商,这是洛阳中收总经理雷雨春心中的目标。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