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宗锦耀在全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2010年07月28日

  坚持育人为本加强人才建设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2010年7月28日大连)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进入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重要阶段,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总结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成绩经验,分析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真总结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经验

  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近些年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总体要求,坚持育人为本,认真实施“科教兴机”战略,积极争取扶持政策,改善基础条件,健全培训体系,创新培训形式,完善管理制度,我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保障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农机化教育培训体系日益完善。多年来,农机化教育培训在改革中创新,在求实中发展,基本形成了农机化教育机构、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农机职业技能机构、农机化科研、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农机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农机化教育培训新格局。据统计,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1874个、人员21552人,分别比上年增加47个、287人,增长2.57%、1.35%,有效遏制了连续十年下滑的趋势。县级以上推广机构2542个,比2005年增加106个,增长4.35%;拥有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2113个,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站达到42家,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培训鉴定基地500多个;农机科研、生产销售企业、农机服务组织发挥各自优势,以各种形式、途径加大了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投入,为农机化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农机化教育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整合利用各类农机教育培训资源,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认真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9年,培训各类农机化人员达到577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12.26%。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获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培训农机操作及维修人员14.8万人次,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培训拖拉机驾驶员超过80万人,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通过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16.5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75.3%;完成管理干部及技术人员培训80万人次。今年,农业部将“对100万新购置农机具的农民开展培训”列入了为农民办实事之一,各地正在抓紧组织实施。这些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了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三)农机化教育培训内容丰富实用。各地紧紧围绕农机化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技术、重点机具开展了丰富实用的教育培训活动。一是加强了农机操作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农民正确使用农机具,提高农机使用效益和安全生产水平。二是加强了农机化新技术的培训,对制约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开展了水稻育插秧、玉米机收、油菜机收、马铃薯机收、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精量播种、设施农业等一系列培训活动。三是围绕农机具维护保养,扩大了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金蓝领计划”试点范围,开展了“政企联动”农机高技能人才、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等活动。大力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开发,指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做好农机具的维修工作。四是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在培训农机化技术知识的同时,加大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力度,不断丰富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内容,拓宽了农机化技术的应用领域。这些培训内容,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给农民公开信等渠道,采取课堂讲解、现场演示、培训班、送农机科技下乡等形式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极大的调动和激发了他们学习应用农机化技术知识的热情。

  (四)农机化教育培训能力明显增强。各地农机化培训机构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教学器具和教材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一是加强设施条件建设。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结合农机培训的需求,开展以“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四有”农机校建设,增强了培训机构的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09年,全国拥有农机化师资人员1.4万名,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2.2万人,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水平明显提高,为农机化教育培训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三是加强培训教材建设。根据培训需要,按照作业季节,编写了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全国通用系列教材,并积极开发各种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图文并貌的图书及音像教材,及时满足广大农民机手和培训教师的需求。

  (五)农机化教育培训制度初步建立。为加强管理、完善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制度,我部制订了《农机成人教育暂行规定》、《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按照有关要求,各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加强工作调研,明确农机化教育培训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工作职责,制订了符合各地实际和特点的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工作方案或实施意见,建立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良性互动、常抓不懈的新局面。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全国农机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的同志们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向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做出积极贡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多年的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实践,提高了我们对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规律性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教育培训的战略性。教育培训是一项基础工程。只有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培训,开发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才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实用人才队伍,才能为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必须坚持教育培训事业的公益性。农机化教育培训是为“三农”服务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增加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公共财政投入,才能不断增强对农业农民的公共服务能力,才能培育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必须坚持教育培训主体的多元性。农机化教育培训内容门类多、范围广、工作任务重。只有在充分发挥农机教育培训机构、推广机构、监理机构作用的同时,广泛调动农机企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才能满足农民多方面的培训需求。四是必须坚持教育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农机化教育培训大多是成人教育。只有遵循成人教育的培训规律,紧跟科技发展步伐,注重实用技能训练,才能锻炼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农机实用人才队伍。五是必须坚持教育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的可接受程度等多方面影响,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不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因需施教,采取多种教育培训形式,才能激发农民学习使用农机化技术的热情,提高教育培训效果。这些认识和经验,是继续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宝贵财富,是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我们要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的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力已经由绝对过剩向相对过剩、由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很多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年轻一代的农民十分向往有体面的劳动和有尊严的生活。广大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农业机械性能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我国农业正在实现以人畜力为主向农机作业为主的根本性转变。在新形势下,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加强人才建设,必须大力加强教育培训。这对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机化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科学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这是国务院就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意见》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扶持政策以及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的新要求,内容涵盖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个方面,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制定实施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意见》中对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农业)技术学校,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大力培养农机作业和维修能手。”这对于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实用人才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全国农机化系统一定要以学习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充分认识做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的迫切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必然要求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更需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近几年,我国农机装备数量快速增长,结构不断改善,农机作业水平迅速提升,作业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加快,对培育造就更多高素质农机化实用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农机化作业水平已超过50%,这意味着农业生产一半以上的作业量已经由农业机械来实现,全国4000多万农机手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但是,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农机操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操作技能还比较低,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到位率还不高,特别是精通跨区作业、农机合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生产经营能手还比较少。必须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才能不断提高农机化从业人员的科技化、知识化、信息化水平,培育造就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

  ——是推进科技进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化需求与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真正把农机化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两个助推器。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新机具新技术不断开发应用,农机作业领域向更宽广范围拓展,农民买得起农机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但由于农机化新技术普及程度低,缺乏农机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知识,用不好、效益低等问题比较突出。在加强农机具购置支持力度的同时,必须要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才能使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才能加快农业新装备、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特别是加快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化肥深施、土地深松、秸秆还田、高效植保和旱作节水等主推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夯实农机化发展基础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是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的紧迫任务。教育培训能力是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目前,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培训机构建设滞后、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学手段相对单一等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以提高行政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作业服务能力为目标,依托教育培训和技术推广等机构,分层次、分阶段、多渠道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巩固和完善农机化教育培训网络,推进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全面提高教育培训公共服务能力。

  ——是促进安全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有效举措。农机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也直接影响农村的和谐稳定。开展农机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迫任务。近年来,在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农民自身安全意识淡薄、技术操作不熟练、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等问题。2009年,全国发生在国家等级公路以外的农机事故836起,死亡262人,受伤603人,直接经济损失732万余元。特别是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农机化领域的拓宽,卷帘机等农业设施装备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农民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操作使用不当,安全事故出现高发态势。近几年,个别地区仅卷帘机造成的伤亡事故就多达108起,死亡22人。必须加强农机化安全教育,增强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做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才能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

  总之,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事关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转变,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和人才强国建设。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切实提高对做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把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明确任务,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农机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公共服务能力为手段,以创新体制机制和完善政策体系为保障,创新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方法,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优化教育培训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机化人才队伍,为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目标任务是:“十二五”期间,每年培训农机化管理、科技和实用人才550万人次以上,不低于总人数的10%,建设三支保障有力的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管理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农机化管理人才队伍,保障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在农机化系统高效贯彻执行。每年培训20万人次以上。二是建设一支创新能力强、支撑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保障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的快速普及应用。每年培训80万人次以上。三是建设一支致富能力强、服务到位的农机实用人才队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每年培训450万人次以上,其中培训新购机农民100万人次以上,职业技能鉴定15万人以上。

  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以提高行政能力、发挥职能作用为核心,加强农机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当前,各地要把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引导和推动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健全机构,充实力量,改善条件,保障工作经费,认真履行《意见》规定的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扎实做好试验鉴定、技术推广、生产组织、安全监理等工作,切实解决农机科研、生产、流通、推广应用、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以提高行政能力、发挥职能作用为核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提高政策执行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管理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农机化管理人才队伍。教育和引导农机化管理人才加强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强化贯彻执行各项农机化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良好行风,不断提高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以提高创新转化能力、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为核心,加强农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执行好现有农机化科研项目的基础上,制定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争取国家科研投入,加大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力度,突出解决农机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要积极发挥农机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作用,加强产学研推用结合,依托行业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集聚和培养一批优秀科研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国内领先、能进入世界农机化科技前沿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要不断充实行业专家库,在工作上给予关心支持,充分发挥高级专家的领军作用、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技术推广人员的作用,加快成熟技术的普及应用。要以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服务直接到机、操作要领直接到人为目标,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机手建立稳定而又长期的业务指导联系,满足农机手的技术需求。要以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和农机化推进工程实施为契机,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免耕播种、土地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高效植保、水稻机插、玉米机收以及甘蔗、棉花、油菜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第三,以提高增收致富能力、提升作业质量为核心,加强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适应农业生产由依靠人畜力为主向依靠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加强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重点加强农机驾驶操作员、维护修理员、管理技术员、经营服务员、设施操作员等岗位实用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农机使用、操作、维修、保养、经营、管理等实用技能,增强他们的带头致富本领,提高作业服务能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好服务。要密切部门联合与合作,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和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深入贯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严格要求农机操作人员取得法定证件,提高机手持证率、机车上牌率和检审率,保障安全生产。要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广泛采取政企联动、技能竞赛、现场演示等多种方式,并结合各地实际,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方式。要搞好购机农民培训活动,努力使培训的内容贴近农民,培训的手段适合农民,培训的形式方便农民,培训的效果富裕农民。

  第四,以完善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为核心,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体制改革创新。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要立足于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结合农机化发展新形势,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加快形成保障有力的农机化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要创新办学体制,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行业组织、企业及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多元投入、共同协作的办学机制,鼓励公办民助、国有民办、联合办学、股份制等多种方式发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促进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要创新管理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教师公开聘任、竞争上岗和岗位责任制,健全教师资格管理制度,深化教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教职工收入与教育培训学校发展、个人贡献挂钩,与学员就业质量和培训质量挂钩,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要创新培养体制,依托农机化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创造培训机会,满足培训需求。要创新保障机制,开展多渠道筹措教育培训经费长效机制试点,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以改善设施条件、提升服务水平为核心,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能力建设。要大力提升农机化教育培训能力,改善教育培训基础设施,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高培训教材质量,增强农机化教育培训效果。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明确教育培训管理机构的职责,合理利用农机化学校、技术推广、职业技能开发机构和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等现有各类培训资源,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培训水平。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深造学习、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要加强教材体系建设,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编印好各类培训教材。大力支持培训模拟器材、器具和软件的研发,鼓励各地开展农机教育培训机构购置培训机具器材财政补贴试点,更新教学设备,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培训服务能力。

  第六,以提高认识、落实责任为核心,加强对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把教育培训作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培训工作。要健全工作体系,认真履行职责,明确工作任务,严格责任制度,加强监督检查。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将其纳入相关的发展规划,对农机化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要加强对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广泛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宣传教育培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效,扩大农机化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强部门联合与协作,强化农科教有机结合,统筹培训资源,形成分工明确、配合紧密、共同促进的良好局面,扎实做好农机化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同志们,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认真做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加快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方式方法,努力开创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为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