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吉峰农机2009年年度报告全文摘要

九州 2010年04月14日

  吉峰农机周三晚发布年报,2009年公司实现净利润5023.46万元,同比增长81.84%。

  年报显示,200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3亿元,同比增长102.04%,实现每股收益0.71元,同比增长12.29%。

  吉峰农机表示,2009年公司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为,由于农业机械补贴政策的强力拉动效应,农机市场呈现出购销两旺的增长态势,公司加速推进实施连锁网络发展计划,在拓展新市场的同时,提升了已进入市场的单店销售和市场覆盖能力。

  2009年公司拟每10股转增10股派现2元(含税)。

  过去的一年,中国农机产业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情况下逆势增长、产销两旺,行业销售产值完成2,220.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99%。在中央财政130亿元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强劲拉动下,全年共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和农民投入360亿元,补贴机具343万台(套),受益农户数多达300万户,新购机农民106万人次,全行业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成绩。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农机流通行业与自身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特点,明确制定了“立足西南、面向全国”的经营策略,在市场网络发展计划加速推进的同时,加大对产品业务结构优化调整的投入,进一步夯实连锁后台基础管理工作,坚持探索以新设整合为主的行业资源重组连锁化模式,总体经营效绩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公司2009年整体经营在2008年基础上,实现营业收入160,339.42万元,同比增长102.04%,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06.09%;总资产97,032.02万元,同比增长300.46%,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2.82%;净利润5,023.46万元,同比增长81.84%,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5.80%;在全国农机流通市场占有率0.72 %,同比增长80.52%,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9.95%。公司直营连锁店数量较08年新增29家,代理经销商网络较08年新发展149家,新进入华东市场区域的广东、福建、浙江3个省份。截止报告期,公司已形成涵盖四川、重庆、贵州、广西、陕西、云南、广东、福建、浙江9个省市共89家直营连锁店、592家代理经销商的梯级连锁营销网络规模。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农业机械产品的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咨询服务费收入。公司主营业务突出,**近四年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保持在99%以上。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较2008年度增加80,978.98万元,增长了102.04%,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较2008年度增长了101.94%,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国家补贴力度在2008年度40亿元基础上增加到了130亿元。由于农业机械补贴政策的强力拉动效应,农机市场呈现出购销两旺的增长态势,公司抓住市场高速增长的良好机遇,加速推进实施连锁网络发展计划,在拓展新市场的同时,也注重培育已进入市场的单店销售和市场覆盖能力的提升。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类别构成情况说明

  单位:万元;%

类别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耕整机      51,384.41  32.11%   21,546.88  27.19%  8,573.89   22.74%   5,898.02  27.93%

拖拉机      43,115.54  26.94%   21,594.60  27.25%  9,592.58   25.45%   6,199.99  29.36%

收割机      19,679.87  12.30%   14,845.11  18.73%  8,372.09   22.21%   5,206.20  24.65%

插秧机      3,990.64  2.49%     2,988.59  3.77%   1,779.45   4.72%   196.53   0.93%

柴油机      6,608.90  4.13%    5,055.24   6.38%  2,732.54    7.25%   2,296.47  10.87%

农用汽车     14,767.77  9.23%   7,563.70   9.54%   4,691.53   12.45%   1,054.26  4.99%

小型农机具    20,298.84  12.68%   5,533.43   6.98%  1,874.77   4.97%    242.3    1.15%

农机维修服务   190.86   0.12%    120.69   0.15%   80.33    0.21%     26.88   0.13%

合计       160,036.83 100%    79,248.24  100.00%  37,697.18  100.00%   21,120.64  100.00%

吉峰农机2009年年度报告全文摘要-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类别构成情况说明

  从产品品类销售结构来看,小型农机具占总收入比重提升**快,由2008年的6.98%提升至12.68%,耕整机由2008年的27.19%提升至32.11%,其他品类的产品在总收入的比重略有下降,主要是因为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以及国家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大对小型农机具产品的补贴范围,促进了该类型产品销售额提升。较2008年度同比增幅前四位产品是:小型农机具、耕整机、拖拉机、农用汽车,分别较2008年度增长了266.84%、138.48%、99.66%、95.25%。

公司主要产品销售数量情况说明:

单位: 台/套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类别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耕整机  93,167  13.32%  34,337  5.65%   26,100  8.21%   13,500 30.55%

拖拉机  22,440  3.21%  10,243   1.69%   5,581  1.76%   3,530  7.99%

收割机  2,956  0.42%   1,998   0.33%   1,781  0.56%   1,419  3.21%

插秧机  2,216  0.32%   1,244   0.20%   1,050  0.33%    137  0.31%

柴油机  46,983  6.72%   40,941  6.74%   23,000  7.24%   19,000 42.99%

农用汽车  3,680  0.53%   1,979   0.33%   908   0.29%    736  1.67%

小型农机具 528,060 75.49%  516,876  85.07%  259,429 81.62%   5,874  13.29%

合计    699,502 100.00%  607,61  100.00%  317,849 100.00%  44,196  100.00%

  从产品品类销售数量结构来看,占总销量比重较大的前三位产品的是:小型农机具、耕整机、柴油机,分别占总销量比重为75.49%、13.32%、6.72%,主要是因为这三类产品具有单位价值小、应用范围较为普遍的特性;较2008年度同比增幅前三位的是:耕整机、拖拉机、农用汽车,分别较2008年增长了171.33%、119.08%、85.95%,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大了对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增加在非补贴类产品板块如农用车辆板块的投入,使得该类产品在销售规模上得以高速增长。从主营业务收入的区域构成来看,公司报告期内销售业务仍主要来自四川和重庆。川渝市场合计占总收入的86.87%,较2008年度的95.28%下降了8.41个百分点,说明公司在报告期内通过对广西、云南、贵州、陕西、广东地区市场拓展,市场份额逐渐提升的同时,销售收入也获得了快速增长。其中:广西、云南、贵州、陕西分别较2008年增长了1,438.53%、887.83%、248.66%、230.17%,其增幅远远超过四川84.08%和重庆84.39%,截止报告期,除川渝外的其他省份销售收入合计占总收入的比例由4.72%提升至13.13%,新拓展展市场区域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月构成情况说明

  从主营业务收入分月的构成来看,结合近四年的分月收入构成分析,每年的4-5月和9-10月为传统农机的销售旺季,本报告期内11月份收入并未出现以前年度波动下降,主要是受报告期内国家追加部分的购置补贴项目资金被安排在10月后开始实施的影响所致。

  从收入是否归属补贴项目和非补贴项目的分类来看,公司报告期内补贴类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08年的73.68%增长至82.72%,提高了9.04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国家补贴政策使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和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将一些原本补贴范围外的产品也纳入2009年度补贴范围所至,同时也形成了补贴类产品销售收入较2008年增长了126.73%,增长幅度较大。

  公司报告期内非补贴类产品销售收入较2008年增长了32.58%,但在总收入的比重由26.32%下降至17.28%,下降了9.04个百分点,非补贴类产品如农用汽车、柴油机等产品销售收入虽然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及补贴类农机产品。

  从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补贴资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来看,2009年的比例为33.83%,较2008年的26.34%提高了7.94个百分比,此类资金是公司在农机购置项目实施过程中向农机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申报的代用户垫付的购置补贴资金。

  从主营营业成本结构来看,公司报告期内较2008年度增长了101.56%,略低于主营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101.94%,主要是因为公司规模的扩大以及国家补贴力度的增强促使了农机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与之对应的营业成本也基本同步增长所致。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利润增长了103.03%,略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102.04%,主要是因为营业收入规模增长速度略高于营业成本增长速度从而形成营业利润的增长和营业利润率的提高。

  从毛利构成来看,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毛利额占毛利总额的比重为99.47%,较2008年度增长了104.42%,略高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101.94%.主要是因为公司销售量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的批量采购优势,降低了主营业务成本;其他方面的利润对公司利润的贡献较小,公司主营业务对毛利贡献突出。

  从产品类别毛利额构成来看,公司报告期内拖拉机、耕整机产品的毛利额占公司全部产品毛利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6.43%、23.72%,合计占到毛利总额的60.15%,分别较2008年度毛利额增幅为121.16%、120.96%,对应其销售收入的增幅分别为138.48%、99.66%,其中拖拉机毛利额增长幅度大于其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主要因为销售量的增长争取了上游制造企业更多的让利幅度所致。

  从综合毛利率来看,公司报告期内为13.63%,较2008年度13.42%略有增长。其中毛利率水平前四位的产品是农机维修服务、小型农机具、收割机、耕整机,分别为25.66%、19.16%、15.47%、15.41%,与2008年相比毛利率增长的四个产品类别是农机维修服务、收割机、拖拉机、农用汽车,分别较2008年增长了1.85、1.74、1.15、0.92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的四个产品类别是小型农机具、柴油机、耕整机、插秧机,分别较2008年下降了7、2.74、1.2、1个百分点。小型农机具下降幅度较大的原因是由于国家补贴范围扩大,纳入补贴类的小型农机具进入国家补贴目录,其招标选型价格较原市场价格有所下调所致;其他产品毛利率的增减幅度均不大,主要是因为公司与上游制造企业在商务谈判时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由双方协商后针对市场需求变化所作出商务策略调整所致。

  从产品类别的毛利率贡献构成来看,耕整机、收割机和拖拉机分别达到了4.95%、1.90%和3.22%,其合计毛利贡献率占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的比重为74.15%,与2008年度的74.81%相比基本持平,这三类产品仍对公司毛利率贡献**大。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13.63%,低于连锁行业典型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主要原因是21家连锁行业的典型企业以经营百货、家电等日用消费产品为主,销售渠道网络成熟,规模效应显著。公司则主营传统农机、载货汽车、农用工程机械、通用机电产品等现代农业装备及其售前售后服务,产品及所处行业与普通消费产品连锁企业的主营业务差别较大。农机产品流通领域仍处于“小、散、乱”的竞争格局,规模效应暂未完全显现出来。

  公司报告期内前五名销售客户主要为公司的柴油机配套业务的客户,占销售总额比重3.11%,较2008年度的占比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公司的销售规模不断扩大,柴油机配套类业务在销售总额高速增长中被稀释所致。

  公司报告期内前五名客户应收余额主要是应收配套厂家货款增加以及农机补贴款和经销商所欠货款,占应收余额总额16.52%,较2008年度下降较快,主要是因为公司因经营规模扩大产生的应收补贴款和年末向主要经销商的春耕备货所形成应收账款增长所致。

  公司报告期内前五名供应商为拖拉机、收割机和微耕机等主要厂家,占采购总额32.50%,较2008年度占比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公司一直以来根据货源质量、服务能力和付款条件等因素采取择优选择供应商的原则,采购渠道的多元化形成了对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量稀释所致。

  公司报告期内前五名供应商应付余额合计占应付账款总额比重为18.28%,较2008年度有所下降,主要因为采购量的扩大对前五位供应商的采购量的稀释所致;报告期内应付账款余额较2008年度增长了215.65%,主要是因为公司经营规模扩大、采购储备大幅增加导致期末应付未付的购货款相应增加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直营连锁店29家、代理经销商149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在全国9省市拥有直营连锁店合计89家、代理经销商合计592家。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基本完成在9个省份的省会或中心城市直营卖场店“桥头堡”的网络布局,依托“桥头堡”进一步将网络覆盖能力下沉到县乡一级,在提升门店数量的同时关注门店区域性结构和门店类别结构的合理匹配,构建张驰有度的营销网络体系。

  报告期内,单店销售收入较2008年增长了38.86%,单店利润较2008年度增长了28.52%,主要是因为公司除加快推进网络发展计划的实施外,同时也加强了对已进入市场的终端门店市场经营管理,进一步优化和夯实连锁后台管控体系,促进单店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2009年末,公司共计89家直营连锁店,其中盈利直营连锁店76家,由于部分新增直营连锁店还处于初设期,新进入市场尚需要经历市场整合培育期,因此盈利门店占总门店数量的比重较2008年度下降了10.12%。

  公司已成为农机流通经营领域发展**快的流通服务企业之一,在经营规模、销售区域、网络覆盖、维修服务能力等方面成为综合实力领先的农机销售服务商。公司通过在创业板平台的上市示范效应,率先在行业内实践的连锁经营模式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品牌知名度获得了显著提升,行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得到有效增强,人才与采供渠道资源集聚效应快速放大,信息化应用与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司原有较为发达的零售网络体系、先进的商业连锁经营模式、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水平与突出的人力资本优势、丰富的连锁管理经验、良好的企业品牌优势等五大核心竞争能力在充分依托业内**家企业上市的先发优势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比较竞争优势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1)零售终端网络布局优势

  发展零售终端网络一直是公司的核心战略方向。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大西南地区农机流通强势企业号召力和创业板上市示范效应与品牌影响力,不断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大对终端网络建设的资源投入。公司已拥有较为发达的零售终端网络体系,截止报告期末,公司下属直营连锁店89家、代理经销商592家,较2008年新增直营连锁店29家、代理经销商149家;公司经营区域涵盖四川、重庆、云南、陕西、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9个省、直辖市,较2008年新增广东、福建、浙江等3个东南省份。公司零售终端网络实现了在以川渝地区为代表的成熟市场区域重点农业区县的全面覆盖,形成了以华东地区为代表的新开发市场区域“以点织网、多点发力”的点阵式战略布局。公司通过零售终端的乡镇化纵深发展,发挥点阵式布局的协同示范效应,客户购买成本将大大降低,贴近用户的终端零售服务粘性将得到增强,公司连锁经营规模依托终端网络优势将得以快速放大。

  (2)连锁经营模式优势

  公司率先在行业内成功将连锁经营模式应用于农机流通领域。一方面,体现了连锁经营的规模化优势。公司秉承“融资、融智、融文化”的融合理念,推动将行业存量资源转变为公司增量资源的整合重组工程,通过植入连锁经营管理机制,实现人才、股权和网络资源的同步整合,大胆吸纳当地优质经销商,通过整合重组和战略协同,增强了区域市场的集中度和组织化程度,延伸了功能单一的传统农机流通企业价值链,实现了信息、品牌与采供资源的共享,资金、人才与管理资源平台的统筹配置,大大提升了“联合企业”的整体价值;2009年公司经营规模与效益实现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市场占有率获得有效提升。

  另一方面,优化和巩固流通服务体系的专业化分工机制,本着“战略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原则,在“大生产,小流通”产业格局下,通过“联合企业”的连锁化经营,能够有效承接农机制造企业向流通企业服务能力的传递与转移,加速实现厂商专业化分工体系的确定,为主流农机制造企业提供畅通、有序、高效的流通网络,实现厂商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3)专业技术服务优势

  随着现代农业装备的普及和产品技术的不断更新,对农业装备的维修及售后服务需求将越来越大,技术要求将越来越复杂,因此,市场对具备相当规模和技术能力的专业型农机销售和售前、售后服务型公司的需求日益强烈。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服务创造新价值”的核心经营理念,一直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作为公司重要的战略举措,持续不断地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在公司现有的885名员工中,近3/5以上人员具备农机专业技术服务能力。近三年公司累计为农户提供售前、售后服务13万人次,累计维修工时约18万小时。随着公司连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销售服务对象的不断扩大,目前已培育有稳定服务需求的农户超过47万户,为公司继续提升专业技术服务优势、升级完善农机维修服务平台、并将为今后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增长点提供坚实的基础。

  (4)管理优势

  公司在积极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的连锁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深入开展连锁经营管理理论和现代营销技术的研究,推广先进的经营理念、营销技术和管理方法,坚持走统一采购、统一标准、统一配送、统一规范的经营之路,按照连锁经营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和作业标准,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计划与成本控制。

  连锁经营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在于管理,公司拥有一支具备“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学习力”的管理团队,公司始终践行“和谐共生、互助共赢”的管理理念,坚持“开放、包容、共享、创新、奉献”价值观,充分发挥股权激励与约束的双重机制,搭建分享共赢的资本平台,有利于激发管理层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也具备稳定团队成员的约束作用,从而大幅提高营运管理效率。同时,公司立足于人才本土化战略,已经建立灵活的岗位人才复合培养机制与内外培训相结合的技能培训体系,形成了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

  (5)企业品牌优势

  经过十二年农机销售服务的专业化经营,公司在连锁化、规模化、服务多元化战略的稳步推进过程中,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农机展销会、推广演示会、发机仪式等推广和宣传,以及长期不懈的维持良好的售后服务,公司“买放心农机、选吉峰连锁”为核心内涵的企业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和客户忠诚度持续增强,获得了广大农民朋友对公司品牌的高度认可;通过深入乡镇的纵深化营销和连锁网络下沉的规模化销售,得到了农机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农机制造商的紧密配合,形成了公司独有的品牌核心竞争力。同时,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稳步增长,上市资源平台效应显著提升,与农机制造商建立的“合理、和谐”的良好合作关系将得到巩固和加强,公司的品牌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和提升。

  (6)业内**家企业上市的先发优势

  作为行业内**家上市企业,公司获得了实体市场营运平台与资本市场融资平台成功对接的先发优势,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大幅提升,资金实力迅速增强。同时,公司可持续融资渠道的有效建立,将为今后人才吸引、销售和服务创新、行业资源整合、连锁网络拓展创造有利条件,也为公司快速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7)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比较优势

  目前我国农机流通行业处于“小、散、乱、弱、缺”的市场格局,各地农机流通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匮乏且水平低下。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探索和推行连锁经营模式,在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连锁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率先引入了作为连锁核心支撑的信息管理技术。报告期内公司在85家直营店已成功实施了EAS财务管理系统,搭建了财务集中管控平台;依托密集分布于全国农村市场的中国农业银行营业终端网络覆盖优势和贴近用户金融服务的高粘度优势,计划与其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构建面向全国的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建立全国化、集团化连锁资金管控体系;随着供应链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办公系统、视频会议等系统的逐步实施,信息管理技术将在公司营运管理领域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并与其他管理手段有机融合,逐渐构成公司在农机连锁销售和服务的核心管理竞争优势,持续保持农机流通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