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王金富: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枢纽

刘雪梅 2008年03月10日

  “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今年的一号文件强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可见,对我们这个人口大国而言,粮食安全始终是兴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王金富告诉记者,“纵观世界各国,因为社会条件、自然条件不同,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我们这样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地位与其他发达工业国家不同。”

  王金富认为,从发展模式上讲,全球农业现代化有三条道路:一是规模农业,如美国、法国等;二是精细农业,如日本、韩国等;三是设施农业,如荷兰、以色列等。中国既有平原的规模农业,也有浙江、江苏等地区的精细农业,还有像北京郊区、山东寿光等地的设施农业。这些决定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模式不同于任何一种模式,是具有自身特点的、因地制宜的现代化模式。从发展阶段来讲,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还处在发展期,不同于美国、欧洲。所以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给与发展方向的指引和政策的扶持。

  王金富认为,不管走哪条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机械化是其中的枢纽环节。毛主席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基础建设。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农机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实现农业的节本增效、稳产高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互为条件、共同促进的相辅相成关系,农业机械化必将对农业现代化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王金富强调,一方面机械化的普及推动农业的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种植,使得农业大规模、标准化、高效率的种植成为可能,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会反过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从而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王金富举例说明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收获是玉米生产中**繁重的体力劳动,约占整个玉米种植投入劳动量的55%。据调查,人工收获玉米成本高,每公顷摘穗、剥叶、装车等,合计费用约需630元。而以收获机代替人工收获,包括机具折旧费、机手工资、燃料费用、修理费用,每公顷花费不超过375元。

  王金富表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口农业机械的价格高,中国的老百姓用不起。中国农业机械化还要依托中国本土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崛起来实现,“用国产农业机械装备中国农业。”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