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我国农机流通格局和农机市场形势

崔本中 2008年01月03日
一、现代农机流通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大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而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作为农业机械化重要支撑的农机流通在服务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现代农机流通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支撑。建立健全的农机流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建设新型农机流通网络,提升农机流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可以显著提升农机流通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农机流通成本,方便农民用户选购适用农业机械;畅通优质农机产品销售渠道、规范农机市场秩序,可以扼制和打击假冒伪劣农业机械产品行为,维护农机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完备售后服务网络,既可以适应农机产品由于使用季节性强、使用时间相对集中,解决容易产生故障的问题,并对农机服务及时性、有效性提出客观要求,还可以及时培训农机经销商和农民用户,提高农民安全有效使用农业机械的意识和能力。因此,现代农机流通是农业机械化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2、现代农机流通是我国农村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产品的购买者和使用者是广大农民,而农业机械的作业场所主要是在广大农村,农机流通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村和农民。农机是主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农机流通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融为一体。因此,建设发达的农机流通产业和完善的农机市场体系,特别需要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需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机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机流通体系,这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农村市场体系的客观要求。

  3、现代农机流通是构建和谐行业与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依靠机械设备来完成。农机流通现代化,可以促使行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还可以使农民能够购买和使用先进可靠的农机产品,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力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和工农间的差距,从而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我国农机流通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在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跨越的关键时期。振兴现代农机流通,加速农机流通现代化,有利于农民更加方便地选购先进、适用、经济、可靠的农机产品,有利于农民安全使用农机和获得优质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有利于促进整个农业装备业的发展。

  1、我国农机流通业正在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农机流通转变。农机流通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是连接生产和使用的桥梁与纽带。面对“大农业”和“大工业”,传统流通模式由于规模小、效益差、服务能力弱等因素,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和农民以及农机生产企业对流通网络、服务格局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现代流通,就是在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社会化分工与交易空前扩大以及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阶段,从过去局部的、片段的、不连贯的、单独的运动过程,转变成整体的、联合与合作的运动过程;从过去只有商品货物的流通,转变成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服务以及其他无形要素)的流通;从生产与流通相对分离、相对独立,转变成日益融合的“大流通”。现代流通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流通对生产的控制和导向作用以及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决定生产,流通引导消费。因此,面对“大农业”、“大工业”,我们必须发展农机“大流通”,建立、健全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培育农机流通运作主体与载体,推行现代农机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促进传统农机流通向现代农机流通转变。

  2、我国现代农机流通是农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农机有形市场等的有机结合。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以及农民的根本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机流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机流通,首先是农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农机有形市场的融合,同时也包含农机管理、科研、推广、鉴定、教育等方方面面的联合与合作。农机流通既有专业化运作,但同时大量的工作是通过产业融合实现的,是一种复合型产业。农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农机有形市场,作为农机流通主体,特别要在销售网络建设、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加强联合与合作,实现农机供应链运作和现代农机流通方式,达到农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融合,为广大农村和农民供应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各类农业机械,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只有通过大联合,互利互惠,实现共赢,共同发展,才能真正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向前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连锁经营、农机有形市场是我国农机流通的重要业态。长期以来,农机流通作为农机生产和使用的桥梁和纽带,在服务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机工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机流通企业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改制重组,基本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形成了以民营农机流通企业为主体、农机有形市场以及农机生产企业销售部门共同组成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流通格局。其中,连锁经营和农机有形市场是重要的流通业态。

  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业中**具活力的经营方式,对于扩大流通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流通环节以及降低社会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通过发展连锁,使传统经营与新兴业态有机结合,是全面提升流通业水平、提高农机流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农机生产和流通企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采取改制、重组、招商引资等多种手段,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进一步整合资源,大力发展新兴业态,扩大连锁经营规模;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培育大型农机流通龙头企业(集团),以他们为核心整合现有网络,发展县以下乡镇农机连锁店,提高农机流通企业经营质量,促进农机流通企业做大做强。

  我国农机有形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农机流通领域的重要流通业态。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机有形市场在全国已初步形成,有形市场在加速农机产品流通、方便农民选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农机商品的重要集散地,而且在农机流通领域的影响力日益突出。因此,拓展农机有形市场的服务功能,加快农机有形市场的改造提升势在必行。农机有形市场改造提升的目标是:努力建成五个中心,即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展示中心,品牌农机聚集交易中心,农机信息交流中心,农机物流配送中心和大中型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强化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结合;创品牌市场、特色市场,实施品牌扩张;实现交易手段现代化。等等。

三、我国农机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在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作为装备农业的农机行业,今年延续了前几年以来的较高景气度。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实现农机工业总产值1244亿元,同比增长了19.82%。与去年全年增速23%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与前四年高速增长相比,增速有所减缓。这说明,在购机补贴等政策的推动下,农机销售仍在高位增长;但与此同时农民选择农业机械更加理性,部分前几年“高歌猛进”、超高速增长的农业机械下滑明显。从市场区域来看,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范围和力度的调整,前两年市场销售情况很好的一些区域出现了下滑,如河南、河北、山东等市场;而前两年不温不火的市场,今年出现了一定的增长,如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市场;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随着今年补贴力度的加大,市场销售增长很快,如云南、贵州、广西等市场。从机型产品来看,大中型拖拉机1—10月累计完成17.1万台,比去年的17.6万台同比下降了2.72%;收获机械下滑比较大,下降了30.07%,尤其是前五个月,下降幅度都超过了40%,进入6月份后才有所好转,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玉米收获机械大幅度增长;小型拖拉机年初时下降幅度较大,从3月份开始好转,1—10月同比增长了8.25%;农用运输机械再度回暖,止住了连续下滑的趋势,1—10月同比增长了8.14%;小型柴油机,走出了低谷,进入高速增长,1—10月同比增长了约20%。特别需要要指出的是,产后作业机械大都增速很快,如场上作业机械增长了50.47%,饲料加工机械增长了38.07%,棉花加工机械增长了19.66%。等等。1—10月份农机市场的起落,产品销售的冷暖,应该是市场经济下的正常的回归。今年以来农机出口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增长,仅上半年农机进出口额就达到了9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6.28%,实现贸易顺差5.23亿元。

  从今年总的情况来看,尽管市场在高位运行,但也明显呈现一种调整的态势。不同的行业有“冷”有“热”,不同的企业苦乐不均。但从全年的农机生产总值与销售总额来看,预计仍将比去年增长15%左右。

  党的十七大对继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发展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对十二名专家领导报送的“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重要批示,必将使农业机械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广大农村和农民对农业装备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大,未来农机市场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市场前景广阔。我认为,2008年农机市场形势应该是稳中有升,预计全年增幅在10%以上。

  1、大中型拖拉机仍具市场发展潜力。随着补贴政策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大中型拖拉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但增速不会象前三年那样高速增长。其中120马力以上大轮拖在东北地区以及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兵团和农场仍有不小的需求;80—120马力轮拖近几年一直高速发展,带动了企业开发热,预计未来市场仍会热销;70—80马力的轮拖,由于农民在购机时更趋于理性化,已不单纯追求大马力,而考虑更多的是能否用其挣到钱,因而将有所增长;70马力—25马力的中型拖拉机仍将是我国大中拖拉机市场的主力军,市场需求稳定。

  2、小拖市场需求平稳。小型拖拉机2007年1—10月增速达8.25%。但据统计,约有一半小拖企业保持增长,另一半企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未来市场,小四轮拖拉机将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寻求新的市场突破。一方面将会向农田作业发展,另一方面则改进为农用工程机械。总的来看,市场趋稳;手扶拖拉机由于部分省区实施“以机代牛”和在丘陵山区等区域实施补贴,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3、收获机械市场明年将好于今年。明年水稻机仍将增长;玉米机随着各地政府补贴力度加大,将大幅度增长;小麦机今年下降幅度很大,部分地区下降了70%以上,预计明年将有一批小麦机更新换代,市场形势好于今年。此外,棉花、油菜、甘蔗等收获机械,政府推进力度很大,市场需求也很大,关键是产品技术、适应性亟待创新、完善和提升。

  4、小柴行业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近三年来,常柴、时风、常发和江动四家企业一直以70—100万台的年产量,合称全行业单缸柴油机的“四大金刚”,他们的生产集中度以及市场占有率从2005年的42.94%和43%,升至2006年的43.82%和43.95%。2007年也大至如此。目前小型柴油机产品的**大特点是同质化、低水平的重复化,属于技术成熟、供大于求型,价格上涨空间不大。“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将面临如何转变和突破,产品更新、产业升级迫在眉睫。部分小柴龙头企业已经转变观念,寻求技术突破、产品更新,实行优机优价。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从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质量优势和服务优势,这无疑将会提升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从而促使产业升级。未来国内市场单缸柴油机年需求量约700万台左右,国际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5、农用运输车辆(低速汽车)回暖。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低速汽车行业产销急剧下滑的局面被遏制,开始走出“动荡”并呈现出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到今年,整个行业呈现出良好的恢复性增长局面,已逐步走出低谷而稳步增长。目前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保有量达到2400多万辆,仅更新换代就蕴含大量商机。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协调发展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低速汽车所具有的价格低廉、中低速度、中小吨位等特点,不仅使其较好地适应了农民经济的收入水平和使用水平以及对运输工具的要求,也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各种用途的需要,因而使之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现实需求。

  6、农用工程机械需求剧增。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用小型工程机械需求量很大,特别是一些“小推小挖”市场潜力巨大。此外,随着设施农业、绿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果蔬设备、植保机械、畜牧机械等一大批新型、高端农业装备市场需求前景将更加广阔。

  从另一方面讲,原材料持续涨价,致使生产企业成本加剧;柴油涨价,致使农机作业成本增大。农民的收入受到影响。未来市场将进行长期调整,一批不具备条件、规模小、经济实力差、创新能力低、服务意识淡薄的企业将会退出市场或被淘汰。

  同志们、朋友们,我国已经是世界上农业机械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而且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有几十年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经营管理基础,因此,我国的农业机械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农机产品正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农业机械和农机服务也在走向世界。未来几十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农业机械化发展潜力**大、发展**快、**有活力的地区之一,成为世界**重要的农机市场和农业机械生产基地,成为世界农机化发展的新亮点。我们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以振兴现代农机流通为已任,以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政府和服务“三农”为宗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方位、多层面、高水平为行业提供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让我们树立顽强拼搏、造福社会、开拓进取、跨越时空的信念,与所有热爱、关注、关心、献身农机事业的人们一道,共同为农机行业的发展壮大、为实现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为发展现代农业而贡献全部力量!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