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产销两旺农机企业应以“机”防“危”

王超安 2009年04月03日

  今年以来,农机市场启动较早,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趋势。在多种利好因素带动下,农机市场继续保持稳健快速发展的趋势,农机企业应结合外部环境变化的趋势,围绕用户经营导向,优化资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管理能力,以“机”防“危”,避免出现大的阶段性的调整,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

“机”中带“危”市场产销两旺

  今年前两个月,农机市场表现与往年不同,提前启动,农机企业迎来一个近年少见的“开门红”。预计,这种趋势仍将延续。一是市场提前启动。农机市场主要产品大、中型拖拉机1-2月产量同比分别上涨13.5%、28.4%,大型拖拉机产量接近1万台,中型拖拉机产量超过3.1万台。大中型拖拉机1-2月销售台数同比增长11.7%,达到3万台;收获机械特别是玉米收获机受补贴导向的影响,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全年大幅增长几成定局。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拖拉机企业1-2月份实现出口0.27万台,同比下降50%左右。二是企业价值链高效运作。为抢抓当前难得的市场机遇,一些企业畅通产供销环节,加足马力生产,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2月份我国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5.4%,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原材料市场价格仍将弱势运行,给农机企业消化前期成本压力创造了条件。由于市场提前启动,基本解决了库存、铺货居高不下的问题,减轻了销售压力,进入到良性循环阶段,企业运营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2月份,我国大中型拖拉机产销量远远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一些名牌企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三是产业热点不断闪现。近年来,在惠农机制的推动下,农机市场得到快速的发展,由于区域经济、耕作习惯、耕种收水平等方面的不同,用户的经营导向直接决定着农机企业的发展方向,带动产品热点不断转移。我国农业装备逐步向大型化、广度化、成套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基本保持了与用户经营能力的同步发展。大中型、节能型的收获机械产品仍然受到用户的欢迎;大中型拖拉机作为传统的动力装置,连续多年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发展势头。1-2月份,70-80马力轮式拖拉机市场销量**大,90-100马力轮式拖拉机增长幅度较大,160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已经实现批量销售,“农”字头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限的国内市场份额必将重新划分,国内主要农机企业产业位势必将重新改写。

“机”中克“危”推动市场演变

  当前的市场机遇要求企业尽快克服三个方面的不利因素。一是未能与用户经营需求一致。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中级阶段,用户购买农机的主要需求就是为了提高经营力。从需求特点上看,用户购买农机已经由传统的家庭耕作的需要,改变为以区域经营为目标,以盈利为主,大中型农机成为当前用户购买的重点产品。在一些地区,农机产品需求逐渐呈现功率上升的现象。从购买季节看,用户主要在春耕、夏收、秋收之前购买农机产品,其他季节则为销售淡季。今年的农机补贴项目资金之多、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再创历史新高,市场也随补贴项目的实施应声而动。从政府层面上看,通过采取重点补贴大中型、高性能动力机械和配套农机具的做法,对市场进行引导和调控作用。如果农机企业认识不到这些变化,很可能滞后于市场的发展步伐。二是产品配套性能跟不上市场需求。主机生产企业与配套农机具企业未能形成战略联盟,主机企业自身的农机具研发、制造能力普遍较弱。主机制造企业和农机具企业在产品调研、研发和配套等环节没有保持同步,配套性能较弱,配套比例偏低,作业规模、作业效率、作业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不能充分发挥主机的作用。世界发达国家的主机与配套农机具的比例比我国高出3倍以上。制造大型农机具的企业较少,中小型农机具的生产企业居多。新技术、新机具技术投入较少、推广较慢,跟不上保护性耕作、复式作业、精细化作业、秸秆还田、粉碎和利用等方面的需要。三是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用户对农机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部分企业产品结构调整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改善耕作模式的步伐,产业换代升级缓慢。部分企业只重视当前的市场热点而忽视未来的产品导向,未能及时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用传统的产品开发传统的市场,缺乏市场细分、目标市场、营销策略、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策划和实施。服务资源结构调整不到位。不能够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服务职能,对产品进行全覆盖服务,推动企业转型,为开拓市场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造活力。

“机”中避“危”抓住未来机遇

  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机市场将随着惠农政策、产业导向和用户经营能力不断进行有规律地调整。农机企业要增强对未来发展的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结合自身实际,集聚自身优势,破解发展难题,为保持当前市场平稳较快发展积极采取措施,又要提高利用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和水平,为今后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一是满足用户经营变化。我国农机化进入到中级阶段后,用户对农机产品仍然保持着刚性需求,产品的经营性成为用户购买农机的决定因素。国家惠农政策也将对大中型、节能型、技术性产品予以重点支持,无论是现在或是农机后补贴年代盈利性较强的农机产品需求将一直保持旺盛的趋势。农机企业应抓住市场导向和用户需求特点,在抓住、用好惠农政策的同时,坚定不移地用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用优势资源投入到大中马力、节能型、盈利性高的重点产业和关键产品之中,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推进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经营能力,满足用户经营的需求。二是完善产品配套性能。着力寻求战略联盟的集聚效应,通过主机和农机具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形成产品调研、研发配套等资源共享互动的格局,提高主机和农机具的互配性。注重农机和农艺相结合,满足区域性的需求特点,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有序发展。农机企业应以客户为导向,及时改进产品,提高产品的适应性,将用户需求融入到产业链的整个过程之中。跟踪国际市场,突出自身的差异性优势,不断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完善实用性和配套性,切实提高产品整体性能。三是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确保企业产品经营的正常增长。在国内市场上,农机企业应紧随惠农政策导向,做好市场细分,选择好目标市场,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加快市场结构的调整;在国外市场上,尽管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出口形势比较严峻,农机企业仍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通过发挥生产要素和价格优势,着力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切实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采取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国外生产国外销售等方式,建立生产、营销、采购战略节点,以优质的产品保持和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推进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加快推进服务资源结构调整。延伸企业价值链,由产品制造型企业向产品制造和服务型企业转型,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流程,对产品进行全过程服务,为产品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