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鸣的拖拉机声,在一片干枯的玉米地内传出,一垄垄发黄的干瘪秸秆被卷入拖拉机后一个奇怪的铁壳内,拖拉机身后不时吐出的一捆捆正方形的秸秆包掉落到地上。十几分钟后,一亩地里只留下十几个秸秆方捆躺在地里等待着回收。
面对着这台奇怪的机器,很多人看得目瞪口呆,专家则对它的实用性大加赞赏,因为这台机器解决了困扰农村秸秆回收的实际难题。
提到这台先进的秸秆收割机,就不能不提它的发明者李学永,这位土生土长于滦南县的39岁的青年农民,凭借着对农机具发明创造的执着追求,用了不到6年时间,已完成了5个系列的农机具、20多个品种的研发,经他发明的秸秆自动收获农机具填补了该领域内的多项国内发明空白。然而,记者见到李学永后,这位朴素的农村青年,依然是手中紧握设计图,专心致志地研究着机器构造的每一个环节,当被问及如何走上农机发明之路时,少言寡语的李学永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讲述起了自己一路所走过的坎坷历程。
从养奶牛到发明铡草机
“我发明这些秸秆机的灵感,是源自当初养奶牛时,从铡草中得到的启发。”1997年,李学永从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为了增加收入,家里曾养了几头奶牛。为了养好这些牛,他每天在钢铁厂上完班后,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收秸秆铡草喂牛,可是天天的铡草活儿,让他感到既劳累又枯燥,平时他发现,传统方式收集的草料,既不便于运输,也不便于长期保存。于是,他突发奇想,决定要制作一台自动收割铡草机,那段时间,李学永像着了魔一样,只要有时间就潜心研究自己的机器,不断地画图纸改进设计方案。没有实验室就将自家的厢房改成了小型车间,经过反复的推敲、思考、实验,历时两年的不懈努力,他的第**台全自动收割铡草机的原型机终于成型了。
“那时候,我的工资几乎全买成零部件了,有一阵资金确实困难,我就将设计图纸发到了网上,没想到还卖了3万元钱。”李学永向记者介绍,他在研究第**台全自动收割铡草机时,为了解决资金难题,曾将图纸卖给了平泉的一位养牛大户,拿到钱后,他马上购置了一批零部件才得以完成全自动收割铡草机的发明。
2009年初,李学永为第**台铡草机申请了国家专利。在获得专利后,他没想到这款产品居然这么受欢迎,第一年制作的十几台机器就销售一空,为他带来了十几万元的收入。他认识到发明、制作农业机械将大有作为。于是,2009年年底他毅然辞掉钢厂的工作,一心搞农机的发明创造。从此,李学永在农机发明的道路上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为秸秆寻找新出路
“我曾听一位专家说,每年全国粮食产量与秸秆产量持平,而农民们没有意识到秸秆的价值,随意在地里焚烧,这样做既不环保,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李学永向记者介绍,他家在养奶牛时,就发现了秸秆的价值,春季青黄不接的时候,草料价格要比平时翻一番,很多养殖户因为粗饲料的短缺很难扩大养殖规模。那时,李学永就想利用秸秆做文章了,因为秸秆的有效利用,将成为降低农业牲畜饲养成本的重要途径。他先后通过网络寻找设计思路,并在田间地头观察秸秆收割情况。在一番考察与筹备之后,他筹建了一个由十几人组成的团队,开始对秸秆回收设备进行研发,经过两年夜以继日地不断实验,他们发明的农机具液压秸秆打包饲料机、饲料处理、秸秆收获粉碎捡拾压捆、青贮饲料收割机等设备投放到了市场,很快就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的订单。
据李学永介绍,他们发明的秸秆收获机器,在收获量上,每小时收割青储饲料能达10吨,每小时收割干秸秆能达3吨。而在工作效率上,以收割玉米秸秆为例,人工一天才能收割一亩地,而他的机器能收割120亩左右。并且秸秆通过快速的粉碎冲压成包后,不仅利于运输保存,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而且在冬季还不易自燃,确保了草料储备的安全性。
在日常的农业生产中,很多用于收割的农机设备,都因为收割完毕后,地里裸露的长长根茎而饱受诟病。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李学永的团队也做了很多实验,**终在成型的机器上破解了这个难题。“我们发明的这些设备几乎是贴着地面前行,在设备上这几排刀片,就是为了充分割掉作物根茎。”李学永团队发明的秸秆机器,能将玉米、小麦、高粱棉花等各种秸秆类作物,进行粉碎、压捆处理,而且能做到机器走过的地方干净平整。
如今,针对秸秆机的发明已成为了李学永研究的重点,他所组建的团队也在不断完善着机器收割秸秆的新方法,决心要将秸秆的文章做的更大,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从秸秆中创造价值
“自从我们的收割打捆机能做成饲料后,为很多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利润价值。”李学永告诉记者,他们研发的产品让很多养殖企业看到了希望,因为秸秆机在饲料加工环节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还能在短时间内将青储饲料完成收割窖储或压块小包装厌氧处理,以备入冬后牲畜所需。
“现今,这些秸秆做成饲料后,不仅满足了养殖场的需求,也成为了农民们增收的途径。”李学永向记者介绍,他的设备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制定各种款式,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都有,有些农户也意识到购买这些小型设备带来的价值,买来设备或是出租,或是加工饲料赚钱,很少有农户在地里烧秸秆了,真正能将废物有效利用了。
现在,李学永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取名唐山鑫万达机械制造公司。2011年通过省农机鉴定推广,4个机型进入农业部国家农机补贴目录。今年,占地37亩、投资1.2亿元的鑫万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功搬迁进入滦南县城西工业区,目前已建成秸秆打包机、秸秆捡拾压捆机生产线两条,年生产农机设备800台套。其团队研发的“收获粉碎式秸秆捡拾压捆机中试与示范项目”也被列入了国家成果转化项目并投入生产,公司已拥有12项国家专利,2项国内领先科技成果。经市县科技局的撮合,鑫万达机械公司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校企合作及研究生工作站也刚刚签订。公司通过4年的积累发展,不论是从技术能力,还是生产规模、产品性能,都达到了国内农机研发制造行业的领先者,成为2013年唐山市农业机械产销量第**的企业。
“我对发明比较感兴趣,但是无论什么发明都应该考虑市场,这才能体现出智慧与产品的价值。”李学永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劲儿,一步步在农机发明的道路上走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广袤天地,他希望通过努力能改变秸秆由来已久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