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山东省副省长周立伟召开全省农机装备产业链“链长”专题会议,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健主持,省工信厅一级巡视员靖士宽,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杜广选,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瑞华,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军,省农业机械工业协会负责同志等在潍坊主会场参加,时风集团董事长刘成强等其他农机企业及济南、济宁、日照、聊城工信局负责同志在线上参会。
刘成强董事长汇报了时风集团农机装备产业链工作情况。刘成强董事长汇报说,时风集团抢抓全省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聚焦主业、适度多元,打造高端智慧制造平台”的总体思路,聚力聚焦拖拉机、三轮汽车、单缸发动机等农机装备产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大市场开拓,努力开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是时风农机装备产业链工作情况。(一)建立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体系,完善农机装备产品系列。设立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农业部农机动力和收获机械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选用了一批科技带头人,建立自主研发平台,加大适销对路好产品研发。拖拉机产品达到了国Ⅳ标准,成为政府采购的主力产品。单缸发动机开发了机械泵国Ⅳ机型,被誉为“黑金刚”。三轮汽车推出了环卫车、抽渣车等专用车型,其排放列入非道路机械国Ⅳ标准。《时风精量播种电动拖拉机》荣获山东省第四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整机模型在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展出。(二)充分发挥高端智慧制造平台优势,深入开展全产业链合作。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施数字赋能增效,累计引进5000余台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打造高端智慧制造平台。建设德国KW自动造型线、日本东久自动造型线、自动化数控柔性加工线,加大农机装备零部件自制。扎实开展山东省“十链万企”产业链融链固链专项行动,与中国重汽、山东蓬翔、临工重机、山钢集团、潍柴动力、柳州五菱山东分公司等省内450余家企业开展全产业链合作。(三)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农机装备产业链条。①建设年产4.5万吨锦纶工业布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引进德国巴马格多尼尔织布机、日本津田驹织布机、中国经纬直捻机、美国利滋勒自动浸胶线,形成年产20万吨产能,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时风集团被省工信厅列入“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时风聚酰胺长丝”是“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②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着力打造低碳产业园区,使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为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二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3月21日,刘国中副总理在陈平副省长、省农业农村厅张红旗厅长的陪同下视察时风集团时强调,“农机、农业装备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要有自主知识产权,有非常强大的制造能力。时风集团要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方面走在前列。我们应该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开拓创新。”2月20日,周乃翔省长到高唐县调研部署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时详细查看了时风智能拖拉机。7月6日,省政协葛慧君主席调研时对时风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给予了肯定。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加大适销对路好产品的开发。要广泛采用电动驱动智能控制、自动导航等先进技术对农机装备进行智能化升级。大拖研发动力换档传动系统,中拖研究静液压无级变速和静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系统;小拖重点开发山区丘陵用农业机械;三轮汽车、单缸发动机着力提高综合性能。(二)以市场为导向,走通产学研合作发展之路。要加快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省农机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加快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三)扎实开展市场营销年活动。5月份以来分四批共邀请1500余名农机产业链供配商、经销商参观厂区、推介产品,尽快掀起三季度产销高潮。(四)加强与全省企业开展全产业链合作,打通农机装备和汽车零部件协同创新平台,使产业链各环节充分融合,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为全省农机装备产业链发展贡献时风力量。
周立伟副省长指出,“链长制”工作十分重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各级政府部门及农机装备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实施“链长制”,全省农机装备产业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为深入推进农机装备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他强调了五点意见:一是提高站位、扛牢责任,二是优化布局、集群发展,三是龙头带动、项目引领,四是五链融合、协同发展,五是完善机制、凝聚合力。同时,他还对与会企业家提出了殷切期望:要志存高远、敢为人先,要开拓创新、勇立潮头,要追求卓越、铸就品牌,共同努力推动全省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壮大。